象皮病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西游记中隐藏最深最神秘之人,看穿一切却不
TUhjnbcbe - 2022/11/5 21:43:00

本文来自:百度知道日报

西游记中有一个人物,在几百年的传承中逐渐消弭了原本的模样,他在读者的概念中固化,成为一个符号化的象征,被作为任劳任怨,坚定执着的代名词,他就是沙僧。

疑团

在西游记第81回小白鼠的章节里,出现了这样令人费解一幕:

猴哥自夸的火眼金睛,在小白鼠面前失效,被小白鼠一只绣花鞋给骗了,唐僧也被小白鼠捉了去。之前的夸下的海口全部落空,恼羞成怒之下——也不管好歹,捞起棍来一片打,连声叫道:“打死你们!打死你们!”

这时候八戒是靠不住了,沙僧站了出来,软款温柔,近前跪下道:“兄长,我知道了,想你要打杀我两个,也不去救师父,径自回家去哩。”

不要小看这段话,很是厉害,首先,他延缓了猴子的发怒的节奏,只要他停下来说话,就不会继续打人,而且他把“打杀我两个”和“不去救师父”绑定在一起,打我们就是不去救师父,去救师父,就不能打我们。这样一来猴子不能不应口,不然就是承认了不去救师父。

猴子多聪明啊,他不上当。

“我打杀你两个,我自去救他!”

破坏节奏的工作胜利完成,猴子不由自主的进入了沙僧节奏,主动权已经悄然移位了。接着沙僧就说出了如下一段话:

“兄长说哪里话!无我两个,真是单丝不线,孤掌难鸣。兄啊,这行囊马匹,谁与看顾?宁学管鲍分金,休仿孙庞斗智。自古道,打虎还得亲兄弟,上阵须教父子兵,望兄长且饶打,待天明和你同心戮力,寻师去也。”

这段话说的,有理有据有节有俗有雅,几乎把所有关于团结一致的词汇全部囊括进来,不仅点出了猴子的漏洞,“行囊马匹”,而且提出解决方案:“待天明和你同心戮力,寻师去也”。

这一幕实在出人意料,在几乎所有的文学作品中,沙僧一向是个不善言辞(台词都没几句),老实巴交,任劳任怨的角色,实在很难想到在这个关键时刻,能一言镇住盛怒之下的猴子。

这到底是为什么,难道真的像一些阴谋论中所说,沙僧是个深藏不露的高手?

其实,在这段开篇之际,救很明显的点出了缘由:

沙僧却是个灵山大将,见得事多。

这一句说是解释,反而带来了更多的谜团,沙僧不是天庭的卷帘大将吗?怎么又成了灵山大将了呢?难道沙僧和灵山还有什么渊源吗?

要命的是全书仅此一处,提到灵山大将,再无它处,怎样理解呢?

任何一个形象设定,不会是空穴来风,完全出自空想,一定是在此之前受过相应的影响,就好像一个人成年的作为,必定受到儿时的影响;一个国家的今天,一定可以从历史上找答案。

缘起

沙僧形象最早出现是在西游记魔幻化的源头——《大慈恩寺玄奘法师传》里,记述了玄奘法师在徒步穿越八百里瀚海——就是今天的莫贺延碛——一个巨大的沙漠,这里,正是流沙河的原型。

玄奘法师历经五天四夜的跋涉,水米未进,就在他近乎灯尽油枯,几乎绝望之际,恍惚中看到一个手持长戟的神祗,怒目斥责他:“站起来继续走,趴着干什么,就快走出去了(何不强行,而更卧也)!”

玄奘大为惊骇,拼尽最后一点气力,终于走出了八百里瀚海。

据说这位神祗,就是是当年丝绸之路上被往来商旅广为传颂的佛教卫戍司令,护法大神——毗沙门天王。

在佛教传播到西域之后,这里就流传着毗沙门天王的传说,他在这一带以非凡的武力和法力,守护者丝路的和平。一些国家甚至把他的形象画在*旗上,作为*神来崇拜。

在宋代话本《取经词话》中,毗沙门天王作为第一大神出现,在猕猴王化身的白衣秀士引荐之下,玄奘作为嘉宾出席了天王宴,得到天王的法宝和加持,路上遇到任何阻碍,只要喊一声“天王”,马上填坑,简直就是无敌的存在,就是后来的观音也多有不及。

更重要的是,玄奘还得知自己前世也曾尝试取经,结果修为不够,被深沙大神吃了。这次练级够了,又有了天王庇佑,可以顺利通关了。

师徒一行人到了流沙河,在这里他们遇到了深沙大神,深沙大神这次不仅没有为难他们,还施展法力建了一座桥,护送取经团过关。

这位深沙大神就是沙僧的原型。

这位深沙大神不仅存在于文学作品中,而且是一位在佛教中真实存在的神祗。

日本朝圣僧常晓在公元-年间到中国旅行时,带回了一尊深沙神的塑像,他声称这是玄奘在沙漠中遇到的神,并进一步确定他是毗沙门天王的变体,也可以说就是毗沙门天王的化身,是毗沙门天手下之大将,为七千药叉之上首,12世纪日本的绘画显示这个神的形象是头发竖立的凶相,头为火炎,口为血河,以髑髅为颈璎珞,以畜皮为衣,以象皮面为裤膝,以小儿为腹脐,足踏莲花,右手屈臂,扬掌置于右胸前。

由此可见,我们今天的沙和尚就是以深沙神为原型创造的,而他的出身是毗沙门天手下之大将,甚至就是其化身,当然是不折不扣的灵山大将!

那么作为灵山大将,深沙大神又是如何来到天庭,成为卷帘大将的呢?

外援

在唐之前,中原道教是没有*神的。

虽然长期战乱,北方却没有中断佛教的进入,尤其是丝路没有被阻隔,因此带来佛教战神的传说。

汉传文化一个最优秀的品质就是兼容并蓄,不在乎你的出身,只在乎是否可用,于是,毗沙门天王就引入了道教文化,作为*神出现。而且这种影响力跨越了时空,历经十六国,隋唐,直到宋元时期。

脑补下道教统治的天庭,毗沙门天王应该也是在这一时期,被作为外援聘请到天庭,并执掌帅印的。

既然是高就,自然也不能空手而来,毗沙门天王带着自己的嫡系——爱子哪吒,心腹大将深沙大神,作为自己的班底,一起来到天庭任职。

作为毗沙门天王的心腹大将和化身,深沙大神自然是法力和忠诚双重可靠,于是被介绍并安插在玉帝的身边,作为保镖时刻陪伴在玉帝左右,官拜卷帘大将。风头一时无两。

但是,自唐以来,一个中原本土的统帅崛起,使得这一切开始悄然发生变化。

崛起

这个人就是李靖。

隋末唐初的*神李靖,生活在一个激情四溢,动荡不安的时代,他一生东征西讨,从无败绩,除了东方的高丽,因为当时年事已高无法参战以外,几乎打遍了南北西的全部对手,尤其是一战精骑破颉利可汗,二战1万灭东突厥的战例,已近乎神话,因此被纳入传说的演绎范围,成为中国神话体系中的一员。

进入元代,天庭的*事管理体系已经开始有所变化了,在杨景贤杂剧《西游记》中,李天王是这样介绍自己的:

(李天王上,云)天兵百万总归降,金塔高擎镇北方。四海尽知名与姓,。

要知道,这个金塔可是毗沙门天王的法器,日本的时光寺依然留存有毗沙门天王的造像,左手托宝塔。很显然,这时候的塔已经为李天王所有了。

不过这个时代,哪吒还在李天王和毗沙门天王间徘徊:

叫大小神将,与我驰报与吾儿:下方着意关防。

但是哪吒的自称呢?

某乃毗沙天王第三子那叱是也。

但是下面李天王指挥哪吒时,却是老实不客气:

(天王上,云)那叱,那胡孙又走了。

总体来说,在元代,毗沙门天王作为外来神祗,已经开始式微,他的多数标签已经开始和本土神祗李靖融合,形成一个形象更加丰富饱满的新神祗——托塔李天王。

颠覆

元代之后,在所有的神话文学作品中,再也没有毗沙门天王掌管天庭*事的设定了,因为中原文人已经不再像唐代那样可以自由进出西域,也没有兴趣到西域建功立业,同时佛教传说也再没有拿出毗沙门天王足以服众的战绩,再没有刺激人的新的传说,于是香火不再旺盛,粉丝也逐渐离去。

无人供养的他于是被彻底颠覆了,儿子哪吒也转换门庭投靠了新崛起的李天王,成了李天王的儿子;甚至是他的本源——佛国也因为得不到香火和众生瞻仰而放弃了他,而封李靖为药师琉璃光如来,一如当年毗沙门天王故事,只不过是颠倒了因缘。

毗沙门天王到此已经失去了一切,作为曾经的功臣,天庭也不好把事情做绝,于是就将毗沙门天王安排到了天庭北门做门卫,这就是后来的北方多闻天王。

坠落

这时候深沙大神的位置就变得极其尴尬。

作为前*事统帅的心腹甚至化身,无疑是个极不稳定的因素,而且他的位置太过敏感了——玉帝的贴身侍卫,新晋势力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这一点,但是,无论行为举止,深沙大神没有任何错处——这又让所有人极其为难,一个抓不到错处的人,你又怎么处理他?颠倒黑白?莫须有?

机会终于等到了,王母的蟠桃宴上便邀请诸位将领,这个当口,深沙大神——

失手打破玉玻璃,天神个个*飞丧。玉皇即便怒生嗔,却令掌朝左辅相:卸冠脱甲摘官衔,将身推在杀场上。

到此便可以理解了:为什么不过打碎了一个工艺品而已,玉帝就会震怒到这种地步,甚至要杀他而后快。到底是被赤脚大仙劝住,留条活命。

玉帝把深沙大神打了八百,收回了虎头牌和各种披挂,贬下界来,变成妖怪模样;“又教七日一次,将飞剑来穿我胸胁百余下方回,故此这般苦恼。”

从天堂掉落到了地狱,取经团中,只有猴子和沙僧体会的最为深刻,八戒至少还有自由,还可以选择是取经还是当土匪,“肥腻腻的吃他娘”,只有猴子和沙僧不可以,猴子是脱身之旅,甚至还有花果山可以藏身,而沙僧是回归之旅,一旦不成,必将无家可归,因此,沙僧在整个取经团中表现的最为坚决。

所以,观音许诺,事成之后官复原职,而最终被封金身罗汉,沙僧没有任何异议,正是因为他原本就是佛国的一员。

谨慎

沙僧入伙后,就时刻保持谨慎。

作为最后一个成员,沙僧对一切持严谨态度,他要确保自己绝对安全的回到佛国,所以在取经团面临第一次分裂时(白骨精),沙僧一言不发,他需要确认取经团每个人的性格特征,在取经团中的地位,以及应该怎样和他们相处。

当老和尚盛怒之下,要敢猴子走的时候,沙僧在等待,他要通过实践测试出每个人到底在取经团中的分量有多重。很快事实证明,取经团不能没有猴子,他很快就摆正了位置,一切尊重大师兄的意见,但是却不着痕迹。

他明显能看出八戒是个有小聪明的人,他能看懂师父的心思,很多混账话从八戒口中说出,其实却是老和尚想说的话,于是老和尚很多时候尽管骂着八戒,其实心理上却是和八戒走的近的。

沙僧于是自觉的扮演了一个秤砣的角色,悄无声息的在两大阵营徘徊,苦心维护的取经团不要分裂。他经常旁敲侧击,点到为止的揭露八戒懒,贪,馋,提醒老和尚不要总是和八戒走的近。

更重要的是,他也看出了整个西游就是一出编好的剧本,作为剧本中的人,他必须摆正位置,就是作为取经团的稳定器,同时必须保护好自己的安全。

这才有了他和八戒一起讨伐*袍怪,因为,他认为,大师兄走后,二师兄就成为了安全屏障,和老和尚在一起未必安全,二师兄尽管又懒又馋,打架还是有两下子的,和他在一起才是安全的。

然而他还是低估了八戒的低能和无耻,他被八戒无情的出卖了,于是他坦然选择被俘,只要还活着,一切就有希望。

事实上,直到平顶山,也就是金角银角一关的时候,取经团才是完成了第一阶段的磨合,每个人确立了自己在取经团中的地位,沙僧也明确自己的地位和任务,更重要的是,他确定了哪里是最安全的——师父身边!

既然明了的取经的意图,那么过程就不重要了,只要确定安全所在就好。

所以沙僧后面除非必要,一律以保护师傅为名,守在老和尚身边,被抓就被抓,只要不受伤,不死就行,反正大师兄一定回来救我们的!

危机

西游路上注定不太平,处处都是危机,处处都是诱惑,妖精坑,美色坑,一点闪失,都将是万劫不复。

和悟空挖空心思建功,八戒挖空心思抢功不同,沙僧一切都是遵循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一大原则,于是被几乎所有的文艺作品忽略掉,“正好”沙僧想:“我就是希望不被发现,我要的是绝对安全”。

其实,在人情世故方面,沙僧绝对高出两位师兄很多。

红孩儿一章,猴子一听说是牛魔王之子,立刻计划上门攀亲,沙僧就立刻点出了问题:“常言道: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哩。你与他相别五六百年,又不曾往还杯酒,又没有个节礼相邀,他那里与你认甚么亲耶?”

这话当今天也仍然有效,再红的明星,哪位胆敢三年隐身,还有复出的机会么?早就物非人也非了。

后面的一切果然证明了沙僧对人性的把握之准确。

然后,沙僧就悄悄地推到幕后,静静的看着师兄们建功,只有确认绝对安全时,才会出手,比如牛魔王的玉面狐狸。

直到遇到真假悟空。

和其他危机不同,真假悟空可以说才是取经团真正意义上的危机。

因为这次危机来自内部,更重要的是,*治领袖和技术领袖开始了路线之争。

作为技术总监的悟空生了二心,和老和尚起了白骨精之后最严重的一次分裂,两人因为*见不同,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老和尚忘恩负义的言行让猴子很寒心。

于是悟空做了一个局,用一个法身去袭击了老和尚,报复老和尚的薄情寡义,这一次沙僧再也坐不住了,他不再信任八戒,而是自己亲自去了花果山,打死了假沙僧,然后绝不恋战,直接跑到南海找上级领导——观音菩萨出面解决——猴子造反,绝不是他沙僧自己能解决的,他必须抱住自己的安全。

一旦各级领导出面,进入角色处理真假悟空的问题,沙僧立刻缩了回去,退回自己的老本行——保镖,时刻不停的陪在老和尚身边,大概沙僧也不止一次的看这老和尚吐槽:“这草包真是一堵挡风的墙!”

回家

当一切尘埃落定,回到熟悉的灵山时,已是恍如隔世,当年熟悉的一切都变得如此陌生。

当年的一切,似乎都成为尘埃,再没有想起,也再没有人记得他,这样也挺好,不是吗?

当佛祖宣读“幸皈吾教,诚敬迦持、保护圣僧,登山牵马有功,加升大职正果,为金身罗汉”的时候,很难揣测沙僧当时的心境,是历尽艰辛,最终回家的解脱,还是物是人非的感慨?

这一世,风光过,落魄过,隐忍过。

不管怎样,回家了。

历史大学堂官方团队作品

文:张奕

1
查看完整版本: 西游记中隐藏最深最神秘之人,看穿一切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