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隐聚若雷,噆肤不知足。——《蚊子》
由于上世纪80、90年代时空调还远远不像今天这样普及,几乎做到了每家都至少有一台空调,再加上那时连电视都还算作四大件之一,人们现在常用的智能手机更是遥遥无期,所以当夏天来临时,一院子或是一胡同的人搬着椅子坐到一起看电视便成了那一代人夏天独有的记忆。
但这样的经历却逐渐成为了历史,这除了与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以外,还与一种外来蚊子的出现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小小的蚊子却是活化石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有一种生物可以跨过在浩瀚上千万年的历史岁月,那么通常会称呼他们为活化石,而人们平时生活中所最常见的蚊子,便是活化石中的一种。不知道电影《侏罗纪公园》是多少人的童年回忆,影片中科学家从蚊子化石中提取出恐龙血液中的DNA从而使恐龙复活。
这一幕也并不完全是作者的幻想出来的,至少从目前的资料来看,蚊子确实存在于地球当中很长的一段时间。而今天自诩为“地球主人”的人类,其实人类的诞生要远远晚于蚊子的出现。
而一种生物能存在于地球这么长时间,为了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自然而然地会发生演变,因此在许多普通人眼中大同小异的蚊子,在经历数亿年的演化,竟然产生了惊人的种不同的亚种,而在人们所常见到的的只有*蚊子、黑蚊子这几种,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区别?
首先要说的就是俗称的“*蚊子”,它的学名叫作“库蚊”,当然它还有一个别名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家蚊”。这个名字也说明了它的主要活动范围——日常生活的家中。
每当夏天来临时,一年中最为活跃的库蚊便会在白天悄悄地蛰伏在人们的家中阴暗的角落,待到夜幕降临再悄然出动,吸食人类的血液,当然,由于它一直保持着昼伏夜出的作息,所以在树下乘凉之时被叮咬的主力并不是它们。原本烈日炎炎的夏日,在一棵大树的荫庇乘凉应该是一件再幸福不过的事情,可随着一种蚊子的出现,所有的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与人们之前所常见的*蚊子不同,这种蚊子几乎浑身都长满黑了白相间花纹,每到夏天,都是它开始肆无忌惮开始进食的季节,而且大部分都毫无例外地被“她”所亲吻过。
新型蚊子入侵
之所以有这么多人落入它的魔掌,倒不是人们不想逃,而是几乎逃不掉——与*蚊子“昼伏夜出”的作息相比,这种浑身长有黑白花纹的蚊子即使是在白天也不会停下它进食的脚步,最为可怕的是它进食的动作又快又轻,有时即使它已经落在你的皮肤之上,你都不会感觉到。
当你感觉到时,他可能早已完成进食,饱餐一顿当你举起巴掌想要拍死它时,它稍微一扇动翅膀,便从你的攻击范围之内逃脱了。而这种突然出现的不速之客在日常生活中被人们称为“花蚊子”,当然这是老百姓们根据它的外在特征——黑白花纹而起的俗名。
事实上它的学名应该是“白纹伊蚊”,同时它也可以被叫作“亚洲虎蚊”,最早的时候呢,东南亚才是它的主要活动区域,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这种蚊子根本没有在北方地区出现过,然而现在,除了沙漠、高原等极度恶劣的环境,“白纹伊蚊”几乎分布在每一块陆地。
那么既然作为一种“外来物种”,他究竟是依靠什么方式进入中国的呢?这个问题虽然听起来很复杂,但答案却是很简单。大家其实可以用自己的生活来做一个对比,早在改革开放前,那时的人们更多还是依靠写信联络,长途旅行更是想都不敢想。
正确的防治方法
蚊子虽然比人要多了一个飞行能力,可是由于体型较小,所以它们的续航能力也是极差,如果再遇上个自然恶劣天气,那就是要全*覆没了。可这一切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而发生改变。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新趋势,以中国为例,在改革开放后,进出口量都有了大幅度地提升。
如今许多人在装修新房的时候,都想要买上一套上好的红木家具,而东南亚则是中国红木原材料的主要产地,所以随着红木大量进口到我国境内,一些“白纹伊蚊”也趁此机会进入了我国。
这种现象不仅仅出现在中国,就连太平洋彼岸的美国甚至也都因为远洋运输而出现了“亚洲虎蚊”。既然“亚洲虎蚊”如此凶悍,那么人们到底有没有一些合适的方法去尽可能地避免由这种蚊子带来的侵害,尽可能地将损失降到最小。
解决问题,向来讲究“开源节流”,在节流方面,人们要减少和这种蚊子产生直接接触的机会,比方说去一些蚊虫出没较多的地方尽可能穿着长衣长袖,做好物理隔离,将自己皮肤暴露在外的面积降至最小。可能有些朋友不知道的,蚊子其实是一种两栖生物,它的幼年期是在水中度过的。
因此在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环境中,要尽量减少积水的出现,比方说放置的一些瓶瓶罐罐亦或是刚刚浇过水的花盆。
任何一种生物在生态系中都是必不可少的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进化论》
虽然我们每一个人都对蚊子恨之入骨,但不可否认的一点那就是——蚊子在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中仍然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更为关键的是至今我们都还未能找到将蚊子彻底从这个世界当中抹去的方法,或者替代的方法。
虽然在年7月18日《自然》杂志中的一篇论文记录了中国学者利用雌蚊绝育等方法,成功地做到了低成本、高效率地将有可能传播疾病的蚊子在指定范围内消灭。当然,这项技术能不能大范围推广,还需要时间的证明。至少在当下,这种生物虽然不受人类喜欢,然不可否认的是,这种生物依旧是生态圈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生物。
参考文献:
《蚊子》
《进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