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磨8年的“老病腿”,有救吗?
近日,61岁的余杭丁大伯,在家人搀扶下一瘸一拐地来医院的慢性创面诊治中心门诊(外科门诊)。刚一坐下,丁大伯唉声叹气道:“年纪不大,这两条腿路也走不长,废掉了!”,面对眼前这位近乎绝望的患者,接诊医生普外科徐新华主任一边安慰丁大伯,一边进行了详细的问诊和查体。
徐新华主任查体后发现,丁大伯的右下肢足背动脉搏动不能触及,同时了解到丁大伯在近8年来,双下肢反复肿胀酸痛,已折磨得经常彻夜难眠,尤其在近几个月里,右下肢情况更为严重,走起路来最多只有百来米,真的是苦不堪言。徐主任初步判断“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接着,CTA等有关影像科检查证实“双下肢多发中重度狭窄,右下肢侧胫后动脉及两侧腓动脉闭塞的异常情况”。徐主任在疾病诊断十分明确后,便让丁大伯住进了慢性创面诊治中心的病房。
徐主任还给丁大伯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目前的腿就像一块干涸的土壤,原因就是来灌溉土壤的沟渠阻塞了,沟渠堵塞,缺水严重。那就要尽快疏通水渠,水流动了,土壤就滋润了。换句话说,需要在堵塞的血管里植入支架打通血管,让血液顺畅地流动起来。听了这么一番讲解,丁大伯和家属像是看到了希望。
堵点明确,支架植入,成功了!
疾病诊断已明确,各项检查指标支持下一步治疗。4月10日上午,普外科徐新华团队为丁大伯实施了余杭二院的首例“DSA下肢动脉造影+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
在DSA下肢动脉造影下,再次明确右下肢股浅动脉局部闭塞,胫前动脉长段闭塞,最严重的狭窄程度在90%以上。扭曲着血管,像是一张密密麻麻的蜘蛛网,情况还是相当严重。堵点明确后,在血管狭窄最严重处经球囊扩张后顺利放入支架,交通要道一经打通,造影显示血流瞬间通畅,3个小时的手术顺利完成。
术前
术后
手术后,丁大伯右脚皮肤回暖,不再苍白了,疼痛感觉也消失了,“我还以为自己的脚没救了呢!现在走路感觉右腿都比左腿还要轻松!”丁大伯及家属对于该手术的效果很是满意。
自年11月,余杭区二院引进并投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以来,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脑外科、慢性创面诊治中心等科室已成功开展冠状动脉造影、全脑血管造影、下肢动脉造影、冠脉支架置入、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经皮动静脉瘘球囊扩张术等,该例下肢动脉内支架植入手术的成功,医院在外周血管介入手术水平上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科普链接
血管疾病诊断的“金标准”——DSA
DSA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的简称,DSA最大的功能和好处就在于能反映异常血管团的范围、供血动脉、回流静脉等信息,清晰显示血管变异情况,并能动态显示病灶血流动力学特点,分辨率高同时可进行血管内治疗。DSA在血管疾病诊断及治疗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动脉DSA处理的图像,使血管的影像更为清晰,清楚地了解血管的病变范围及复杂程度,大大提高了血管疾病诊断的准确性,为介入治疗的精准性、安全性提供保障。在DSA引导下介入治疗是在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先进设备的引导下,将特制的进口导管、导丝等精密器械,引入人体,对体内血管畸形病态进行精准诊断和精确治疗。
慢性创面诊治中心
余杭二院慢性创面诊治中心主要针对常见高发的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引发的糖尿病足、下肢静脉性溃疡和长期卧床病人引发的各期压疮,尤其是4期严重压疮以及各类切口感染及慢性窦道等疾病开展特色医疗服务。
特色诊疗技术:负压封闭引流术、慢性创面修复术、各类皮瓣转移术及植皮术、下肢血管球囊扩张术等。在西医诊疗全过程中还融入中医手段,自制中药配方,通过中药内服+外洗治疗的辅助治疗,促进病患的康复。
信息来源:慢性创面诊治中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