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口·同济医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作为一所具有余年办学历史的百年医学老院,是我国现代医学教育的发源地之一,更是国家教育部、国家卫计委首批共建的10所部属高校医学院之一。百余年来,无数医学界人才从这里走出,其中有不少校友先后当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本期推送,就带大家认识一下,那些从同济医学院走出的院士校友(不完全统计)——
(校友按当选院士年份排序)
大国栋梁!这11位院士,全部从湖北同所高校走出,还来自同一个学院!
吴旻(.12-.10.16),肿瘤遗传学家。年毕业于同济医学院,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为中医院教授。
吴旻院士开创了苏联和我国的现代人体细胞遗传学研究。年开始对我国北方食管癌的遗传病因进行研究,80年代初提出通过遗传学分析对食管癌高发区进行规模预防以降低发病率的策略。年开始分子水平的研究,着手分离我国食管癌的易感基因(抑癌基因),试用维甲酸等促使癌细胞分化成熟,应用抑癌基因和分化基因进行癌症基因治疗,分析食管上皮癌变过程各阶段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建议并参与我国人类基因组计划和生物信息学的启动和发展。
大国栋梁!这11位院士,全部从湖北同所高校走出,还来自同一个学院!
吴孟超(.8-),肝胆外科学家。年毕业于同济医学院,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孟超院士是我国肝胆外科的主要创始人,建立了我国肝胆外科理论、技术体系和学科体系。他领导的学科从一个“三人研究小组”发展到目医院和肝胆外科研究所,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肝胆疾病诊疗中心和科研基地。先后获国家、*队和上海市科技进步一、二等奖35项。年,原总后勤部给他记一等功一次。年,他被中央*委授予“模范医学专家”荣誉称号。年,荣获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大国栋梁!这11位院士,全部从湖北同所高校走出,还来自同一个学院!
裘法祖(.12.6-.6.14),外科学家。曾任同济医科大学教授、名誉校长,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50年代对晚期血吸虫病和肝炎后肝硬变引起的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进行了深入研究,创建了“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有效地治疗了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70年代在我国最早开展从动物实验到临床的肝移植研究。近年致力于胆道流体力学与胆结石成因的研究,自体外牛胆汁中研制培育出“体外培育牛*”。
大国栋梁!这11位院士,全部从湖北同所高校走出,还来自同一个学院!
侯云德(.07.13-),医学病毒学专家。年毕业于同济医学院,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院士实验室主任,传染病国家重大专项技术总师,曾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
侯云德从事医学病毒学研究半个多世纪,在分子病毒学、基因工程干扰素等基因药物的研究和开发以及新发传染病控制等方面具有突出建树,为我国医学分子病毒学、基因工程学科和生物技术的产业化,以及传染病控制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年新型H1N1流感大流行期间,作为联防联控机制专家委员会主任,与全国著名科学家一起,举国体制,协同创新,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对流感大流行的人为干预获得成功,并获得国际公认。
大国栋梁!这11位院士,全部从湖北同所高校走出,还来自同一个学院!
陆道培(.10.30-),血液病学专家。年毕业于同济医学院,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为北京大学与复旦大学等国内外多所大学的名誉教授或兼职教授。陆道培院士是中国卫生部第一届血液质量委员会主任,卫生部聘请的医疗损害责任鉴定的唯一的血液病专家。自年至年担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随后任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我国医学名词审定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及名誉主任委员、造血干细胞学组名誉主任、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一直担任中华骨髓库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是跨越两岸三地中华造血干细胞协作组(CSBMT,ChineseSocietyofBMT)的发起人与领先人。
陆道培院士是我国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奠基人与不断推动者,包括HLA半相同移植,促进了造血干细胞移植事业在我国的迅速发展。并且首先证明硫化砷类药物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有卓效;在国际上进行了首例异基因骨髓移植治愈无丙种球蛋白血症。
大国栋梁!这11位院士,全部从湖北同所高校走出,还来自同一个学院!
张涤生(.06.12-.08.1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医院院长、医院整复外科主任、中国修复重建外科学会主任委员、国家“”学科带头人、中华整形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作为亚太地区颅面外科学会创始人之一,曾先后担任第十届国际显微外科学术大会主席(上海)、第三届国际美容外科学术会议主席(上海)、第三届亚太地区颅面外科学术会议主席()、第四届亚太面部整形外科学术会议主席(.11)、第十届国际淋巴医学学术会议主席(.10上海)等,曾为美国整形外科学会终身荣誉会员、国际颅面外科学会终身荣誉会员。
张涤生院士在国内率先开展显微外科动物实验,并在20世纪70年代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在国内首创前臂皮瓣一期再造阴茎手术、跖趾关节移植重建颞颌关节等手术。在国内首先开展游离肠段移植再造食管、大网膜游离移植治疗颅骨暴露坏死,并开展颅面外科、胸骨裂心脏外露等首创性手术。年首创微波烘疗法治疗肢体象皮肿,应用于近病人,优良率达68%。
大国栋梁!这11位院士,全部从湖北同所高校走出,还来自同一个学院!
周宏灏(.05.29-),遗传药理学和临床药理学家。年毕业于同济医学院,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南大学临床药理研究医院临床药理研究所所长、中南大学湘雅医学检验所所长、国家卫计委个体化医学检测培训基地主任、国家卫计委个体化医学检测试点单位负责人。
周宏灏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和证实药物反应种族差异,并系统研究其发生机制,促进世界各国药*管理和新药开发对种族因素的重视;深入系统研究药物相关基因多态性的功能和机理,率先推向临床个体化药物治疗应用;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在我国首先提出和推动“量体裁衣”个体化药物治疗,创建我国首个个体化用药咨询中心,开发首张个体化用药基因芯片并推向市场,推动我国个体化医学分子检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国家管理。
大国栋梁!这11位院士,全部从湖北同所高校走出,还来自同一个学院!
杨宝峰(.11.27-),药理学家。年毕业于同济医学院,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中俄医科大学联盟(所大学)联盟主席,中华医学会副会长,黑龙江省科协副主席,中国心血管药理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心脏疾病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心血管药物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药理学国家重点学科、国家级教学团队及国家科技创新群体带头人。曾任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主任。
杨宝峰院士带领团队通过对50余种作用于心脑血管系统疾病药物的研究,发现抗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药物作用离子通道的特点和规律,并提出离子通道靶点学说,编入《离子通道药理学》和本科生教材《药理学》。发现离子通道、非编码RNA及M3-R等相互作用对心脏结构重构、电重构致心脏功能紊乱的机制。揭示作用于心血管系统疾病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以及丹参、大*等中药有效成分的心脏保护机制,阐明三氧化二砷等药物对心脏毒性作用的机制并提出防治措施。研发降脂、防术后粘连等药物并投入临床使用。
大国栋梁!这11位院士,全部从湖北同所高校走出,还来自同一个学院!
胡盛寿(.04.19-),心血管外科学专家。年毕业于同济医学院,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中医院院长,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创新团队”学科带头人,美国心脏病学会会员,美国胸外科协会会员,法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曾任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主任委员、亚洲胸心血管外科医师学会轮值主席。
胡盛寿教授长期从事心血管外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建立了我国冠心病外科微创系列治疗技术,开拓了“复合技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新模式;创建我国首个心血管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取得了从心肌细胞再生到心脏移植和人工心脏研制的系列研究成果;创立了主动脉-肺动脉“双根部调转手术(DRT)”,显著提高了我国复杂先心病治疗方面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大国栋梁!这11位院士,全部从湖北同所高校走出,还来自同一个学院!
陈孝平(.6-),肝胆外科学家。年和年分别获同济医学院硕士和博士学位,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华中科技大医院外科学系主任、肝脏外科中心主任、肝胆胰外科研究所所长,对普通外科疾病的诊断及治疗积累了丰富经验。
陈孝平院士长期从事肝癌外科治疗和肝移植方面研究,在肝胆胰外科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施行过各类手术一万多例。其成果得到国内外同行认同,先后获国家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和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各1项;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年获中国肝胆胰外科领域杰出成就金质奖章;年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年获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一等奖;年获湖北省科技推广奖一等奖。
大国栋梁!这11位院士,全部从湖北同所高校走出,还来自同一个学院!
马丁(.04.24-),妇产科学专家。年毕业于同济医学院,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医院妇产科学系主任,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常务理事,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肿瘤侵袭与转移重点实验室主任等职务。
马丁院士长期从事医疗教育工作,是我国妇产科学界首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和“”项目首席科学家()。长期坚持医疗一线工作,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和丰富临床实践经验,擅长妇科肿瘤及妇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施行妇产科手术逾万台,精于妇科手术、腔镜及机器人手术,通过合理应用新辅助化疗缩减手术对器官功能的损伤,使保留年轻妇女生育功能成为可能。同时在宫颈癌早期预防和遏制肿瘤转移临床研究方面颇有造诣,并适时将创新科研成果进行临床转化应用,ADV-TK拮抗肿瘤转移制剂(国家I类新药)已进入临床III期试验。
百年风雨征程,同济医学院从战乱之中走来,为新中国的现代医学教育事业、健康事业培养出了9万余名医药卫生人才,他们为国为民,以爱心奉献社会,以仁术服务人民,彰显服务健康中国战略的同济力量,向中国乃至世界打响了“学医在同济”的响亮名号。
华中科技大学
医院主院区
MainCampusofWuhanUnionHospital
点击在看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