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皮病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抗击新冠肺炎,儿科在行动爱传递
TUhjnbcbe - 2021/7/20 5:34:00
擅长研究白癜风的专家 https://m-mip.39.net/fk/mipso_5470751.html

抗击新冠肺炎,儿科在行动

策划

健康新时代传媒

编辑

飞凡

引言

年1月,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让武汉按下了暂停键。为抗击疫情,全国各地儿科医务工作者积极响应,义无反顾的投身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抗疫之战。

他们有的身赴一线救助感染新冠肺炎的儿童,有的留守一方安宁不被侵犯,有耄耋长者老骥伏枥,也有90后的青年勇于担当……

他们舍小家顾大家,立足岗位甘于奉献,让我们见识到中国医者的风骨,也明白了什么叫做医者仁心。

▽▽▽▽

11名儿科医护人员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真实场景

▽▽▽

全文共计字

▽▽

阅读时间约15分钟

01

董宗祈

医院呼吸内科

我这一辈子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救几个病人吗?

董宗祈教授是中国儿科医师终身成就奖的获得者。17年前,69岁的他义无反顾的冲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17年后,86岁的他仍坚守在抗击新冠肺炎的一线。

疫情肆虐的时刻,他最放心不下的是那些患病的孩子,坚持在每周四上午出半天门诊,每次接诊近50名患儿,雷打不动。为了不让患儿久等,都是在早上8点之前就位,做好一切的接诊准备。

耄耋之年,体力渐弱,董教授给自己买了一架电动轮椅来上下班。

董教授坐着电动轮椅上班已成为医院一道别致的风景。

戴着厚厚的防护面具坚持了半天的门诊,让86岁的他有些憋闷、难受。可每当患儿出现在他面前,老人家立马就挺直了腰板,仔细地听呼吸音,详尽的问病情,然后不厌其烦的为每一位患儿开出治疗处方。

为了节省防护装备,老人家也很少喝水,尽量不去上厕所。子女担心他的身体扛不住,纷纷劝他暂停坐诊,他却微微一笑,不以为然:“前来看诊的都是信任我的人,我不能辜负了他们,免得他们白跑一趟。”

为减少大家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恐慌情绪,在每个患儿家属临走的时候,老人家总是会交代一句:“做好防护,戴好口罩、勤于洗手、家中通风,不要恐慌。”

02

陆小霞

医院呼吸内科主任

我们一起努力,一起克服困难,一起战胜病毒,我们共进退!

46岁的陆小霞,是修订和编撰国家卫健委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第七版)专家组中唯一一位儿科专家,她为科学防治儿童新冠肺炎做出了突出贡献。

年1月上旬,医院呼吸内科陆小霞主任作为新冠肺炎专家组成员,白天忙完在医院的工作后,晚医院,参与成人重症患者的会诊、救治。每天都是超负荷“白加黑”模式,让陆小霞积累了宝贵经验,为后期儿童新冠肺炎救治打下基础。

陆小霞主任接受央视采访

1月30日,医院成为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收治儿医院,陆小霞带领呼吸内科将3个病区按标准进行改造,第二天就开始收治确诊患儿。

医院共开设了12个儿童传染病病区,其中4个是确诊患儿收治病区,6个是疑似患儿收治病区,还有2个分别是新生儿和重症患儿病区。

在防护物资紧缺时期,作为确诊患儿收治病区的负责人,陆小霞创新提出“1+4”工作模式,即1位二线医生和4位一线医生为一组,24小时值守,两班轮换。

在防护细节上,陆小霞要求团队成员每2人为一组,一起进出穿脱防护服区域,穿脱防护服的每一个环节要互相检查、监督,不得有一丝一毫的大意。

“让我感到欣慰的是,组织上给我的任务,我做到了!”陆小霞开心的说:“我一直记得,当时院领导给我定下目标:尽一切可能救治患儿,但你们团队,一个也不许少!我们病区一直没有出现医护人员感染的情况。”

03

蒋敏

广西医院儿科

主任医师

疫情当前,逆行而上是每个医务人员光荣而崇高的责任,医院给我本人这个机会!使命光荣,当全力以赴!祝福我们的国家,祝福武汉,祝福我们的大家庭。

1月27日,蒋敏作为广西第一批赴湖北抗疫医疗队队员出征武汉,当天下午女儿和丈夫送蒋敏出征。

女儿小羽腼腆地对妈妈说:“注意安全,早点回来”。

小羽心里百般不舍,也很担心妈妈的安全,但是孩子从小就明白,妈妈要去上班,要去履行一名医生的责任和担当。

蒋敏有长期与流感病毒打“交道”的经验,她积极主动协助医疗团队优化治疗方案,为疑难病例的诊治出谋划策,指导青年医生担起重任。她对待工作认真、理性、果断,用精湛的医疗技术赢得了患者信任。

04

林鸣

华中医院儿科医生

作为一名医生,治病救人是本职工作,就像上战场一样,士兵是没有退缩一说的。

年1月25日下午5点,华中医院被定为新医院,儿科医生林鸣在第一时间被抽调到成人发热门诊工作。

大年初三,林鸣第一次进入发热门诊,第一次穿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甚至还第一次穿上了纸尿裤。

医院的投入使用,林鸣又被抽调到急诊中心,每天的工作内容是负责把新冠肺炎医院。

疫情期间的发热门诊和转送病人的工作,都是在高感染风险的工作环境里进行,林鸣做好了随时被病毒感染的思想准备。

为了减少家人被感染的风险,林鸣主动与家人隔离开,每天都是在小区楼下等家人把饭送下来,顺便冲着自家阳台隔空与妻儿父母打个招呼。

赶上天气不好的时候,林鸣的爱人就会在楼梯间里放一张小凳子,林鸣坐在小凳子上一边扒拉饭,一边跟妻儿聊几句家常。

这样的日子,林鸣坚持了50多天。

05

单丽沈

中国医院小儿呼吸科

副主任医师

不负使命,不问归期!

*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单丽沈接到赴湖北支援一线的紧急通知时,她还在门诊出诊。迅速回家收拾了简单的行李,顾不上吃饭,单丽沈脚步不停的赶到集结地准备出发。

单丽沈曾经2次主动请缨赴鄂战疫。医院*支部部署疫情期间工作的视频会议上,她第一时间表示:“如果要派人驰援武汉,让我去!”第二次是在确定出征人员的时候,她又主动通过电话向领导表示:“我申请支援!”

干脆直接的表达,把这个东北女子的果敢体现的淋漓尽致。她曾在自己的日记里写道:“不负使命,不问归期!*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医者大无畏的风骨可见一斑。

支援湖北一线的事情,单丽沈没有告诉自己80多岁的父母和远在国外读书的孩子,只通知了身为外科医生的爱人。两个人在简短的道别后,单丽沈的爱人就匆匆的返回工作岗位参与抢救一个肝破裂的病人,单丽沈则逆行湖北,开始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征程。

06

陈利娟

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小儿神经内科副主任

作为一名16年*龄的老*员,我明白冲锋在前是我义不容辞的使命;作为一名临床医务人员,我知道此刻的人民最需要我们。

2月9日凌晨3点,医院值夜班的陈利娟接到“医院急需医务人员支援”的紧急通知,她没有丝毫迟疑,果断报名。

陈利娟的爱人叫官毅,医院东院区泌尿外科医生,夫妻二人为了能随时奔赴抗疫一线,含泪把5岁的孩子送回老家托管。

2月22日,医院集结令发出,她第一时间应召出征。

在方舱,她总是抢着干,拼命干,奋不顾身地忘我工作。物资到了,她一个人将20箱物资搬运到仓库;有队员感冒不适,她立马主动要求代替对方进舱工作;医院内没有药房,她主动担负起每日统计、领取、运送药品物资入舱和出入库的工作……

陈利娟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哪里需要我,我就去哪里”。

07

王培文

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

主治医师

同事们都在坚持工作,我也不能例外,相信父亲可以理解我、原谅我。希望疫情早日过去,待我解除隔离后,一定第一时间到父亲的坟前磕头请罪,陪他说说话……

王培文是医院儿科重症监护室的一名医生,也是沧州市首例婴幼儿患者确诊后,第一位进入隔离病房的儿科医生。

关于接诊这名患儿的画面,王培文仍记忆犹深:“确诊的孩子叫瑶瑶,刚2岁,瑶瑶的妈妈也是确诊患者,在接诊回来的途中,孩子母亲眼神中充满了恐惧与无助。”

在患儿确诊初期,王培文和同事一起采取了24小时监控措施,以备患儿病情出现变化,第一时间进行救治。治疗过程中,孩子们多少都有些抵触心理,王培文就会通过耐心地沟通和劝慰,更好地捕捉和治疗患儿病情。

“王培文医生虽然长得身高体壮,但是很细心,”隔离病区主任李绚梅在接受采访时介绍道:“尽管接触时间不长,但是隔离病区两个患儿的兴趣爱好和生活习惯,他都了如指掌。有时检查,孩子们会耍点小脾气,但只要王医生出现,一切都以欢笑收场。甚至查完房,孩子们还舍不得让王叔叔离开,伸出小手想让他抱一抱。”

2月24日早上,正准备进入隔离病房的王培文医生突然接到父亲因突发心梗离世的消息,仿佛晴空霹雳,他呆坐在椅子上,愣了好一会儿才缓过神来。

“进入隔离病房前,我和父母通过一次电话,二老非常支持我”,王培文说:“特别是我父亲,他还一直安慰我,说他自己也是一名老*员,知道孰轻孰重,让我不用挂念他们,要我对得起自己的职业。没想到的这竟是我和父亲的最后一次通话。”说完这番话,他失声痛哭起来。

院领导得知这一情况后,为了让王培文能回去送老人最后一程,就安排好了换班的同事。周围的同事们也都纷纷劝他先休息一下,调整一下情绪。王培文再三犹豫后摇了摇头,婉拒了领导和同事们的好意,他不想把自己的工作负担转到别人身上,也不想让其他同事再增加感染风险。

瑶瑶母女在王培文医生和同事的精心治疗下,已康复出院。

“2月25日早上,我们托人送来一张老人的照片,摆上我们仅有的几个苹果,自发给老人做了一个简单的告别仪式。”隔离病房的护士长刘艳哽咽着回忆:“他当时眼圈红肿,悲痛万分,跟我们说了声谢谢,让我们各自回到工作岗位,他自己擦干眼泪后就回到了隔离病房继续工作了。”

2月25日下午,王培文医生父亲的遗体在老家南皮县下葬,根据王培文的要求,葬礼简单不失庄重。

就在这天,瑶瑶和她的母亲康复出院。王培文带着给瑶瑶准备的“礼物”,亲自护送孩子和她的母亲离开了隔离病区。

08

*盼

医院普通儿科医生

“妈妈,你啥时候回来啊?”

“你乖啊!妈妈打完怪兽就回去啦!”

*盼与朱浩冬是一对90后的“夫妻档”,*盼本人是医院普通儿科医生,爱人朱浩冬是肝胆胰外科医生,儿子叫一一,不到三岁。

自*盼年参加工作以来,连续三个春节都是在单位度过,今年终于调出了三天假,准备好一切,要陪家人好好的过个团圆年。

新冠肺炎的爆发阻断了她这个美好的心愿,看到抗击疫情前线医护人员吃紧,她和爱人就主动请缨要上一线,为能把精力全部投入到战疫工作中去,他们把儿子送回了老家交给了老人照看,不敢看孩子流泪的眼睛,果断转身踏上了逆行的征程。

*盼说:“因为我们是医务工作者,现在轮到我们90后担当了。”

09

李文清

医院呼吸科隔离病房护士长

穿上防护服你们是战士,脱下防护服你们是妈妈的孩子,是孩子的妈妈,我一定要把你们平安还给家人,一个都不能少。

李文清被同事称为“白衣下最美哺乳妈妈”!

疫情爆发时,李文清正在休产假。作为一名共产*员的她,自觉提前终止了产假,留下嗷嗷待哺的小女儿和8岁的大女儿,毅然决然奔赴一线抗击疫情。

李文清每天第一个起床,为大家准备好防护用品,然后一个一个的检查是否穿戴正确,防护措施是否落实到位。晚上最晚睡觉的也是她,大家休息后她就开始进行生活区消毒,给大家一个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

新冠肺炎病区里风险最高的操作就是核酸咽拭子采样,科室护士很多都是90后、95后,为了保护她们,李文清护士长都是亲自采样,把风险留给自己。

10

胡纤

医院呼吸内科护士

妈妈抱一下,我们喝牛奶。

没断奶的乐乐是一名不到7个月大的新冠肺炎确诊患儿,从内科综合病区转到了呼吸科隔离病房,呼吸科护士长在征求过大家意见后,决定安排一位护士“专职”来看护乐乐。

“我来吧,我和这孩子有缘,”胡纤毛遂自荐:“我有照顾这个年龄孩子的经验”。

胡纤自己的女儿也刚满七个月,刚好比乐乐大一天。

胡纤有一个

1
查看完整版本: 抗击新冠肺炎,儿科在行动爱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