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低血压发生率高
低血压是心血管及循环功能障碍的表现之一。围术期低血压一般是由多因素引起的,常发生在手术患者围术期不同阶段。
MaheshwariK等人在一项关于非心脏手术不同血压与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关系的回顾性研究[1]中发现,术中三分之一的低血压发生在全身麻醉诱导后到手术开始前。年《中国医学信息导报》编辑部发起了一项在国内26个省份、家医院开展的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涉及13,例非心脏手术患者,研究结果显示,围术期患者普遍存在低血压的状况,其中4,例患者在麻醉手术期间呈现低血压状态,低血压的发生率为32.89%。
除麻醉手术等因素导致的术中血压值降低以外,术后低血压的发生率及其后果也应引起高度重视。SesslerDI等人的研究表明,低血压症状在患者术后第一天更加常见,且更加严重,并且与不良预后如术后死亡、心肌损伤、急性肾损伤和脑卒中等相关[2]。类似的结果也被VictorG.B等人证实,他们记录了1,例60岁及以上接受中高危非心脏手术患者在术后24小时内的血流动力学数据,其中例(8%)患者出现血压低于60mmHg累计2小时的情况,例(48%)患者出现血压低于75mmhg累计4小时的情况[3]。
围术期低血压造成患者预后差
围术期严重的低血压可导致微循环灌注不足,氧交换受限,组织细胞缺氧,全身炎症反应,继而引发心、脑、肾器官损伤。
美国克利夫兰医学研究中心对该中心的33,例非心脏手术病例研究发现,平均动脉压(以下简称为MAP)55mmHg时,有例(2.3%)发生心肌损伤,2,例(7.4%)发生急性肾损伤;当MAP55mmHg且持续时间在1~5分钟、6~10分钟、11~20分钟以及20分钟时,心肌损伤发生风险增高30%、47%、79%和82%;急性肾损伤发生风险为18%、19%、32%和51%。VictorG.B等[3]发现MAP75mmHg时会导致心肌损伤,且术后低血压持续时间与心肌损伤独立相关。Bijker等对48,例非心脏、非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进行病例配对回顾性分析,发现术中血压下降基础值30%与术后脑卒中的发生直接相关。
Mashour等发现,术中血压值下降基础值20%、30%、40%,时间10分钟,与术后脑卒中高度相关。围术期低血压与术后死亡率相关,且老年患者更易“中招”。年,Anesthesiology刊发的一项最新研究,针对荷兰60岁以上非心脏手术1例患者展开,结果提示,低血压与心肌损伤显著相关,低血压导致心肌损伤风险增加2.68倍[3]。
TerriGM等在一项关于成年病人在全身麻醉下接受大型非心脏手术的前瞻性观察性研究[4]中,发现术中收缩压降低是影响术后第一年死亡率的独立因子,相对危险度达1.。EdwardJM等在,名成年患者持续超过60分钟的非心脏手术调查[5]中发现,MAP持续小于50、55、60、70和80mmHg均与术后30天死亡率增加有关。随着MAP55mmHg的时间延长,术后30天死亡率升高,1~5分钟时30天死亡率风险增加16%,20分钟时30天死亡率风险增加79%。对于老年患者,当术中低血压持续时间足够长时,死亡风险增加[6]。
鉴于围术期低血压带来的种种不良后果,年发布的“临床麻醉安全国际标准”提出血压是循环管理三要素之一,年7月在伦敦召开的围手术期质量倡议共识构建会议中,有学者提出将围手术期血压管理作为影响手术质量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