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外科疾病
第一节外科急性感染
一、概论
1.定义一般指需要手术治疗的感染性疾病和发生在创伤或手术后的感染。
2.分类通常分为非特异性和特异性感染两大类。
(1)非特异性感染:又称化脓性感染或一般感染,如疖、痈、丹毒、急性乳腺炎、急性阑尾炎等。
(2)特异性感染:特异性感染如结核病、破伤风、气性坏疽等。它们的致病菌、病程演变和防治方法,都与非特异性感染不同。按病程还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3种:①病程3周以内者称为急性感染②超过2个月者为慢性感染。③介于两者之间者称为亚急性感染。
3.病因外科感染是由侵入机体并进行繁殖的致病性微生物所引起。人体的抵抗力与感染的发生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导致化脓性感染的致病菌有:
(1)葡萄球菌:革兰染色阳性,常存在于人的鼻、咽部黏膜和皮肤及其附属的腺体。金*色葡萄球菌的致病力甚强,主要产生溶血素、杀白细胞素和血浆凝固酶等,造成许多种感染,如疖、痈、脓肿、急性骨髓炎、伤口感染等。金*色葡萄球菌感染的特点是局限性组织坏死,脓液稠厚、*色、不臭。也能引起全身性感染,常伴有转移性脓肿。
(2)链球菌:革兰染色阳性,存在于口、鼻、咽和肠腔内。常见的致病链球菌:①溶血性链球菌:能产生溶血素和多种酶,如透明质酸酶、链激酶等,能溶解细胞间质的透明质酸、纤维蛋白和其他蛋白质,破坏纤维所形成的脓肿壁,使感染容易扩散而缺乏局限化的倾向。脓液的特点是比较稀薄,淡红色,量较多。典型的感染是急性蜂窝织炎、丹毒、淋巴管炎等。也易引起败血症,一般不并发转移性脓肿。②绿色链球菌:是一些胆道感染和亚急性心内膜炎的致病菌。③粪链球菌:则是肠道和阑尾穿孔引起急性腹膜炎的混合致病菌之一,也常引起泌尿道的感染
(3)大肠埃希菌:革兰染色阴性,大量存在于肠道内,其单独致病力并不大。纯大肠埃希菌感染产生的脓液并无臭味,因常与其他致病菌一起造成混合感染,如阑尾炎脓肿、急性胆囊炎等,产生的脓液稠厚,有恶臭或粪臭。
(4)铜绿假单胞菌:革兰染色阴性,常存在于肠道内和皮肤上。它对大多数抗菌药物不敏感,是继发感染的重要致病菌,特别是大面积烧伤的创面感染。有时能引起严重的败血症。脓液的特点是淡绿色,有特殊的甜腥臭。
(5)变形杆菌:革兰染色阴性,存在于肠道和前尿道,为尿路感染、急性腹膜炎和大面积烧伤感染的致病菌之一。脓液具有特殊的恶臭.
4.病理
(1)感染的经过:局部组织的损害如各种创伤,甚至肉眼不能察觉到的微小伤口,构成致病菌入侵的门户。随着致病菌的侵入,人体即产生防御反应,在局部出现充血、水肿、坏死等炎症病理变化,全身可出现体温升高、白细胞计数增加等。化脓性感染的病理过程为:
1)早期浸润阶段:化脓性细菌侵入早期,血管通透性增加、渗出增加、组织水肿。
2)化脓坏死阶段:病灶血液循环障碍加重,组织营养障碍、变性、液化、坏死
3)吸收修复阶段:炎症局限、坏死组织被清除后,病灶边缘肉芽再生,长入脓腔填补缺损组织,创缘上皮生长覆盖创面而愈合
4)慢性迁延阶段:急性感染不能彻底消散,持续存在,迁延2个月以上成为慢性感染。慢性感染可形成溃疡、窦道或痿管。①溃疡:体表软组织感染后坏死脱落,引流不畅,坏死组织不能及时清除,创面经久不愈。②窦道:脓肿穿破或切口引流不畅,脓腔内留有坏死组织,肉芽和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细长的弯曲或分支状的管状组织缺损,一端开口于体表,另一端为盲端,经久不愈。③瘘管:软组织或内脏的脓肿向外穿破后所形成的管状组织缺损,一端开口于体表另一端通达脏腔者
(2)影响病程演变的因素:①致病菌的毒力:由致病菌的种类、菌株、数量、繁殖速度和毒素的性质而定。②局部抵抗力:包括伤口的大小、深浅、有无异物、无效腔、血肿和坏死组织等。③全身抵抗力。④及时正确的治疗
(3)感染的结局:①局限化、吸收或形成脓肿:当机体抵抗力占优势,感染易局限化,可自行吸收,或形成脓肿。②转为慢性感染:当机体抵抗力与致病菌毒力处于相持状态,感染病灶被局限,形成溃疡、痿或窦、硬结,不易愈合。病灶内仍有致病菌。③感染扩散:在致病菌的毒力超过人体抵抗力时,感染不能局限,可迅速扩散或进入淋巴系统、血液循环,引起严重的全身性感染。
5.临床表现①局部症状: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是化脓性感染的五个典型症状。②全身症状:感染轻者可无全身症状。感染重者常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等。
6.诊断波动感是诊断浅部脓肿的主要依据。深部脓肿波动感不明显,但脓肿表面组织常有水肿,局部压痛,全身症状明显,用穿刺帮助诊断。必要时行化验、超声波、X线、CT和MR等辅助检查。对疑有全身感染者应抽血液作细菌培养检查
7.治疗原则消除感染病因和毒性物质(脓液、坏死组织等),增强人体的抗感染和修复能力。浅部感染可使用局部外用药、物理治疗和手术等治疗;感染较重或范围较大者,全身性感染需要积极配合全身疗法,必要时手术治疗.
8.治疗要点
(1)局部治疗:①患部制动、休息:以减轻疼痛,使早期炎症局限化和消肿。肢体的感染,可抬高患肢。②物理治疗:控制感染,限制扩散,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加局部抵抗力,促进吸收。③手术治疗:脓肿的切开引流和感染坏死脏器的切除。
(2)全身治疗:用于感染较重,包括支持疗法和抗生素治疗。
二、疖
1.病因和病理致病菌大多为金*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疖是一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常扩展到皮下组织。常发生于毛囊和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如颈头、面部、背部、腋部、腹股沟部、会阴部和小腿部。多个疖同时或反复发生在身体各部,称为疖病,常见于营养不良的小儿或糖尿病患者。
2、临床表现①局部表现:最初出现红、肿痛的小结节,以后逐渐肿大,呈锥形隆起。②全身表现:疖一般无明显的全身症状。但若发生在面部,特别是在“危险三角区”的上唇周围和鼻部疖,如被挤压或挑刺,感染容易沿内眦静脉和眼静脉进人颅内的海绵状静脉窦,引起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窦炎,出现结膜充血、眼球突出、固定,瞳孔散大,眼部周围组织的进行性红肿和硬结疼痛和压痛,伴头痛、寒战、高热甚至昏迷等,死亡率很高。
3.治疗要点①避免机械性摩擦、搔抓和挤捏,尤以上唇和鼻部的疖。②局部物理治疗。③疖病患者口服抗生素。④如有糖尿病,依病情调整饮食及给予胰岛素等治疗。
三、痈
1.病因和病理致病菌为金*色葡萄球菌。痈是多个相邻的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或由多个疖融合而成。颈部痈俗称“对口疮”。糖尿病患者较易患痈。
2.临床表现痈呈一片稍隆起的紫红色浸润区,质地坚韧,界限不清,在中央部的表面有多个脓栓,破溃后呈蜂窝状。痈易向四周和深部发展,周围呈浸润性水肿,局部淋巴结增大和疼痛。多数伴明显的全身症状,如畏寒、发热、食欲缺乏。
3.实验室检査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明显增加。
4.治疗要点①全身治疗:适当休息和加强营养。②局部治疗:初期红肿阶段,与治疗疖相同。如红肿范围大,中央部坏死组织多,或全身症状严重,应手术治疗。唇痈不宜采用手术治疗。
四、蜂窝织炎
1.病因和病理致病菌主要是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金*色葡萄球菌,亦可为厌氧性细菌。急性蜂窝织炎是皮下、筋膜下、肌间隙或深部蜂窝组织的急性弥漫性化脓性感染。其特点是病变不易局限,扩散迅速,与正常组织无明显界限。炎症可由皮肤或软组织损伤后感染引起,亦可由局部化脓性感染灶直接扩散,经淋巴、血流传播而发生。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蜂窝织炎,由于链激酶和透明质酸酶的作用,病变扩展迅速,有时能引起败血症。由葡萄球菌引起的蜂窝织炎,比较容易局限为脓肿。
2.临床表现常因致病菌的种类、毒性和发病的部位、深浅而不同。①表浅的急性蜂窝织炎:局部明显红肿、剧痛,并向四*速扩大,病变区与正常皮肤无明显分界。病变中央部位常因缺血发生坏死。②组织松弛部位的病变:如面部、腹壁等处,疼痛较轻。③深在急性蜂窝织炎:局部红肿多不明显,常只有局部水肿和深部压痛。病情严重者,全身症状剧烈,有高热、寒战、头痛、全身无力。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增加。
4.治疗要点①患部休息。②局部物理治疗。③全身加强营养和抗生素治疗。④必要时给予止痛、退热药物。⑤如经上述处理仍不能控制其扩散者,应作广泛的多处切开引流
五、丹毒
1.病因和病理由β溶血性链球菌从皮肤、黏膜的细小伤口入侵所致。丹毒是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感染蔓延很快,很少有组织坏死或化脓
2.临床表现好发部位为下肢和面部。起病急,患者常有头痛、畏寒、发热。局部典型表现为鲜红、触痛、灼热、边界清楚和略隆起的硬肿性红斑,手指压之褪色。红肿处可出现水疱、大疱或脓疱。也可在原发损害处屡次发作(复发性丹毒)。附近淋巴结常增大、足癣可引起下肢丹毒的反复发作,可导致淋巴水肿,甚至发展为象皮肿。
3.治疗要点①患部休息,拾高患肢。②局部物理治疗。③全身抗生素治疗。④对因足癣引起的下肢丹毒,应治疗足癣。
六、急性淋巴管炎和急性淋巴结炎
1.病因和病理致病菌常为金*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致病菌从损伤破裂的皮肤或黏膜侵入,或从其他感染性病灶等处侵入,经组织的淋巴间隙进入淋巴管内,引起淋巴管及其周围的急性炎症,称为急性淋巴管炎。如急性淋巴管炎继续扩散到局部淋巴结,或化脓性病灶经淋巴管蔓延到所属区域的淋巴结,引起急性淋巴结炎。
2.临床表现
(1)急性淋巴管炎:分为网状淋巴管炎和管状淋巴管炎。丹毒为网状淋巴管炎。管状淋巴管炎常见于四肢,下肢多见。管状淋巴管炎可分为深、浅两种。①浅层淋巴管炎,在伤口近侧出现一条或多条“红线”,硬而有压痛。②深层淋巴管炎,不出现红线,但患肢肿胀,有压痛。
(2)急性淋巴结炎:轻者局部淋巴结增大和略有压痛,并常能自愈。重者,局部有红、肿痛、热,并伴有全身症状。
3.治疗要点①及时治疗原发病。②早期物理治疗。③伴全身症状者,给予抗生素治疗。④急性淋巴结炎形成脓肿后,应切开引流.
七、脓肿
1.病因和病理致病菌多为金*色葡萄球菌。常继发于各种化脓性感染,如急性蜂窝织炎、急性淋巴结炎、疖等;也可发生在局部损伤的血肿或异物存留处。另外,还可从远处感染灶经血流转移而形成脓肿。
2.临床表现
(1)浅部脓肿:表现为局部红、肿、痛及压痛,继而出现波动感
(2)深部脓肿:为局部弥漫性肿胀,疼痛及压痛,波动不明显,试验穿刺可抽出脓液。
3.治疗要点①及时切开引流,术后及时更换敷料。②合理选择物理治疗。③全身抗生素治疗。④必要时给予支持治疗。
八、甲沟炎
1.病因和病理致病菌多为金*色葡萄球菌。甲沟炎是甲沟及其周围组织的感染。
2.临床表现指、趾甲一侧或双侧甲沟之近端发红,肿胀、疼痛,继而出现脓点,流脓后可见肉芽组织。感染蔓延至甲床时,局部积脓使整个指(趾)甲浮起、脱落。
3.治疗要点①早期物理治疗。②已有脓液的,在甲沟处作纵行切开引流。甲床下已积脓,将指甲拔去,或将脓腔上的指甲剪去。③必要时全身抗生素治疗。
九、乳腺炎
1.病因和病理多发生于产后,绝大多数为初产妇。多为葡萄球菌感染。因乳管阻塞、乳汁淤积,细菌直接侵入所致,或细菌自乳头或乳晕的皲裂侵入乳管,并沿淋巴管引起乳腺小叶感染。
2.临床表现起病时常有高热、寒战等全身中毒症状,患侧乳房体积增大,局部变硬,皮肤发红,有压痛及搏动性疼痛。如果短期内局部变软,说明已有脓肿形成。患侧的腋淋巴结常有增大。
3.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增高。
4.治疗要点①暂停患侧乳房哺乳,促进乳汁排泄,凡需切开引流者应终止哺乳;②局部物理治疗;③全身使用抗生素治疗;④脓肿形成后应及时切开引流。
十、阑尾炎
1.病因和病理急性阑尾炎表现为阑尾壁受到不同程度的细菌侵袭所致的化脓性感染急性阑尾炎在病理学上大致可分为3种类型。①急性单纯性阑尾炎;②急性化脓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③急性穿孔性(坏疽性)阑尾炎。其结局大致可分成3种可能:①炎症消散:单纯性阑尾炎经非手术治疗可以使炎症消散,且完全治愈;②感染局限:化脓性阑尾炎和穿孔性阑尾炎,感染可局限于阑尾周围,或以局限性炎性肿块出现,或形成阑尾周围脓肿;③感染扩散:急性阑尾炎在尚未被网膜包裹之前发生穿孔时,可引起弥漫性腹膜炎,治疗不当轻者可形成腹腔内的残余脓肿如膈下脓肿。
2.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和全身疲乏、四肢无力和发热等全身反应。常见体征为右下腹压痛、腹肌紧张和反跳痛等。
3.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白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核左移现象。
4.诊断要点①转移性右下腹痛;②右下腹有固定的压痛区和不同程度的腹膜刺激征;③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白细胞数可轻度或中度增加,核左移现象。
5.治疗要点
(1)治疗原则:①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条件允许时可先行非手术治疗,如病情有发展应及时手术治疗;②化脓性、穿孔性阑尾炎:应立即实施急诊手术,切除病理性阑尾,术后应积极抗感染,预防并发症:③发病已数日且合并炎性包块的阑尾炎:暂行保守治疗,促进炎症的尽快吸收,待3~6个月后如仍有症状者,再考虑切除阑尾;④高龄患者,小儿及妊娠期急性阑尾炎:原则上应和成年人阑尾炎一样,急诊手术。
2)非手术治疗要点:①主要适用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阑尾脓肿、妊娠早期和后期急性阑尾炎、高龄合并有主要脏器病变的阑尾炎;②基础治疗:包括卧床休息、控制饮食、适当补液和对症处理等基础治疗;③选用广谱抗生素和抗厌氧菌等抗生素治疗;④局部配合物理治疗。
第二节周围血管和淋巴管疾病
一、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1.病因和病理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即静脉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任何单一的因素都不足以致病,而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尤其是血流缓慢和高凝状态,才可能引起血栓形成。血栓与管壁一般仅有轻度粘连,容易脱落,引起肺栓塞。血栓可以机化、再管化和再内膜化,使静脉管腔能恢复一定程度的通畅。
2.临床表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发生在下肢深静脉的任何部位。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有:①周围型:为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形成,因病变范围较小,所激发的炎症反应程度较轻,临床症状并不明显。通常感觉小腿部疼痛或发胀感,腓肠肌有压痛,足踝部轻度肿胀。Homans征阳性:在膝关节伸直位,将足急剧背屈,使腓肠肌与比目鱼肌伸长,激发血栓所引起炎性疼痛,出现腓肠肌部疼痛。②中央型:为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左侧多见,与右髂总动脉跨越左髂总静脉,对左髂总静脉有一定压迫有关。起病急骤,局部疼痛,压痛,腹股沟韧带以下患肢肿胀明显,浅静脉扩张,在股三角区,可扪及股静脉充满血栓所形成的条索状物。发热,一般不超过38.5℃。如血栓脱落,可形成肺栓塞,出现咳嗽、胸痛、呼吸困难,严重时发生发绀、休克,甚至弊死③混合型;髂股静脉血栓形成逆行扩散,或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形成顺行扩展累及整个下肢深静脉系统。临床表现为两者表现相加。
3.治疗要点
(1)非手术治疗:适用于周围型及超过3日以上的中央型和混合型患者。
1)卧床休息和抬高患肢:需卧床休息1~2周,避免用力排便或加压治疗,以防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垫高患肢,使患肢高于心脏平面。开始起床活动时,穿弹力袜或用弹力绷带,使用时间因栓塞部位而异。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形成者使用1~2周;胭、股静脉血栓形成,使用不超过6周;髂股静脉血栓形成,使用3~6个月。
2)溶血栓疗法: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或并发肺栓塞,在发病1周内的患者可应用纤维蛋白溶解剂,包括链激酶及尿激酶治疗.
3)抗凝血疗法:常作为溶栓疗法与手术取栓术的后续治疗,常用的抗凝药物有肝素和豆素类衍生物.
4)物理治疗:直流电、超短波等。切忌用正压顺序循环治疗。
(2)手术治疗:适用于病期在3日以内的中央型和混合型患者。
二、四肢血栓性浅静脉炎
1.病因和病理本病与感染、肢体外伤、静脉内置留插管超过24个小时、静脉内注射高渗溶液和硬化剂、长期卧床的患者、手术后恢复期的患者、血液凝固性增高等因素有关.
2.临床表现病变静脉区呈红肿索条状,明显疼痛和压痛,局部皮温升高。急性炎症消散后,索条状物硬度增加,皮肤留有色素沉着,一般无全身症状.
3.治疗要点①抬高患肢:②局部物理治疗;③酌情应用抗生素
三、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1.病因和病理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主要累及四肢中、小动脉和静脉,以下肢血管为主病变动脉缩窄变硬,血管全层呈非化脓性炎症。病因尚不明了。
2.临床表现多见于20~40岁的男性吸烟者。起病时肢端发凉、怕冷、麻木、酸痛,继而出现间歇性跛行,最后发展为静息痛,尤以夜间为甚。肢端皮肤呈紫红或苍白,皮温降低,皮肤干燥,小腿肌肉萎缩,趾或足发生溃疡及干性坏疽,可伴有游走性浅静脉炎,足背动脉和(或)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肢体位置试验阳性,即平卧抬高患肢时肢体末端苍白、下垂时潮红或发绀。
3.辅助检查①免疫球蛋白增高、抗动脉抗体阳性;②肢体节段性测压、动脉波形分析;③经皮氧分压测定;④皮温测定;⑤肢体红外线热图像检查,有助于判断闭塞的部位及病变程度;⑥动脉造影显,示病变呈节段性分布,受累段狭窄或闭塞。
4.治疗要点①治疗原则:主要是改善侧支循环,改善肢体血供,减轻或消除疼痛,促进溃疡愈合及防止感染,保存肢体。②非手术治疗要点:戒烟,保暖和防外伤,应用血管舒张药物和物理治疗缓解血管痉挛和促进侧支循环。
第三节泌尿系感染
一、膀胱炎
1.病因和病理
(1)致病菌:膀胱的非特异性感染70%以上的常见致病菌是革兰阴性杆菌,包括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产气杆菌、副、铜绿假单胞菌等。
(2)诱因:所有可破坏膀胱黏膜正常抗菌能力、改变膀胱壁正常组织结构及适合于细菌滞留、生长和繁殖的一切因素。
(3)感染途径:①上行性感染,细菌经尿道进入膀胱,这一感染途径最为常见,如留置尿管后诱发膀胱炎;②下行性感染,继发于肾脏的感染,细菌随尿液经输尿管进入膀胱;③局部直接感染,膀胱造瘘后与外界皮肤直接相通,细菌经瘘管直接侵入膀胱引起感染。
2.临床表现
(1)急性膀胱炎:发病急骤,病程一般持续1~2周自行消退或治疗后消退。其特点是发病“急”、炎症反应“重”、病变部位“浅”。常见的症状有尿频、尿急、尿痛、脓尿和终末血尿,甚至全程肉眼血尿。单纯急性膀胱炎全身症状轻微,多不发热。
(2)慢性膀胱炎:与急性膀胱炎相似,但程度较轻,其特点是发病“慢”、炎症反应“轻”、病变部位“深”。
3.诊断依据①急性膀胱炎症状多较典型,有尿频、尿急和尿痛的病史。②尿液常规检查可见红细胞、脓细胞。③尿液细菌培养每毫升尿细菌计数超过10万即可明确诊断。
4.治疗要点①一般治疗:适当体息,多饮水,注意营养,忌食刺激性食物,热水坐浴,解痉。②抗生素治疗:根据尿细菌培养、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有效的抗菌药物。抗生素用药剂量要足、时间要长,一般应用至症状消退、尿常规正常后继续使用1~2周。③物理治疗:短波或超短波疗法。
二、急性前列腺炎
1.病因和病理发病多在劳累、着凉、长时间骑车、酗酒、性生活过度、损伤、经尿道器械操作、全身或局部抵抗力减弱时,致病菌由身体其他部位的病灶经血运或经尿道进入前列腺,最主要的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和链球菌等。
2.临床表现发病急,有全身感染征象或脓毒血症表现,高热、尿频、尿急、尿痛,尿道、会阴部和耻骨上疼痛,直肠胀满感,排便困难,偶因膀胱颈部水肿、痉挛导致排尿困难,甚至尿潴留.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升高。
4.诊断依据①典型症状。②直肠指诊,可触到前列腺增大,表面光滑、张力大,且有明显压痛。急性前列腺炎仅可作指诊检查,切勿行前列腺按摩,以防炎症扩散。③尿液检查可见脓细胞、红细胞。④B超检查有助于诊断.
5.治疗要点①一般处理:患者应卧床休息、多饮水以及通便,解痉。②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治疗。③物理治疗
三、慢性前列腺炎
1.病因和病理致病微生物主要是细菌,其次有病毒、支原体、衣原体以及其他致敏原等。性欲过旺、前列腺充血、下尿路梗阻、会阴部压迫、损伤,邻近器官炎症病变波及前列腺以及全身抵抗力下降等,都可造成慢性前列腺炎
2、临床表现大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膀胱刺激症状,尿频、尿急、夜尿增多和尿痛,腰骶部或会阴部不适或疼痛性功能障碍。直肠指检前列腺可正常,凹凸不平或局部有硬结。偶有初程或终末血尿、血性精液或尿道分泌物。
3.诊断依据①上述一种或多种症状,同时有上述症状即可诊断。②直肠指诊触及前列腺较饱满、质软,仅有轻度压痛或无压痛,或因前列腺纤维化而变小、质韧及硬度不匀。③前列腺液镜检,每高倍视野有10个以上的白细胞或脓细胞,卵磷脂小体数量减少;或前列腺液pH值增高、锌含量降低。前列腺液检查是目前诊断慢性前列腺炎简单、最有用的方法。④尿液和前列腺液分段定位培养.
4.治疗要点①一般治疗:增强信心,消除顾虑,节制性欲。宜忌酒及刺激性食物,改变生活中明显的诱发因素。②局部物理治疗。③前列腺按摩:定期行前列腺按摩,促使前列腺炎性分泌物排出。④抗生素药物:一般的抗菌药不易进入前列腺组织,理想的抗菌药物需具备3个条件:脂溶性碱性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少;解离度高。如复方新诺明、多西环素、悉复欢红霉素、呋喃妥因等
第四节烧伤
一、概述
1.定义烧伤是以火焰、热水、热蒸汽、热油、电流以及化学物质和放射性物质,作用于人体皮肤、黏膜、肌肉、骨骼等组织造成的损伤.
2、病因
(1)热烧伤:由火焰、热水、热油、热蒸汽等高温作用引起
(2)化学烧伤:由强酸或强碱等化学物质引起
(3)电烧伤:由高压电或强电流引起
(4)辐射烧伤:由大量的放射线引起
3.烧伤分度与病理特点按组织损伤的不同深度,烧伤分为三度
(1)I度烧伤:皮肤仅出现红斑,表皮间质和颗粒层结构不清,真皮层充血、水肿或有少量白细胞浸润。因基底层存在,坏死脱落的表皮会很快长出新皮,一般1周内痊愈,不留瘢痕。
(2)Ⅱ度烧伤:分为浅Ⅱ度和深Ⅱ度,深Ⅱ度与Ⅲ度烧伤均称为深度烧伤。①浅Ⅱ度烧伤:皮肤表皮内有大面积的水疱,基底的细胞充血、水肿,但组织坏死仅限于真皮浅层,如不合并感染,一般2周后真皮层即可生出新的表皮,使创面愈合,一般愈合不留瘢痕。②深Ⅱ度烧伤:表皮和真皮大部分凝固或坏死,原有组织结构消失。3~4周后皮肤才能愈合,表面的新生上皮薄而耐磨性差,愈合留有轻度瘢痕。
(3)Ⅲ度烧伤:皮肤全层坏死,深达肌层、骨或骨髓。早期皮肤苍白、干燥后呈半透明的褐色焦痂。烧伤后上皮不会再生,只有靠植皮覆盖创面。愈后皮肤、肌肉多发生挛缩,并产生功能障碍。
4.烧伤面积的计算法
(1)九分法:头部占体表面积的9%,一侧上肢占9%,一侧下肢占18%,躯干前面占18%,躯干后面占18%,会阴部占1%。
(2)手掌法:患者本人手掌面积占体表面积的1%。
二、诊断要点
1.局部反应轻者红肿、渗出、形成水疱,重者蛋白凝固、坏死、形成焦痂,甚至炭化。
2.全身反应大面积严重烧伤出现血容量下降、休克、肾衰竭、合并感染,甚至死亡。
三、临床治疗要点
危重烧伤患者治疗的全过程要经历四期:体液渗出期(休克期)、急性感染期、创面修复期、功能恢复期。其治疗要点是:①保护烧伤区,防止或清除外源性感染。②预防和治疗低血容量休克。③治疗局部和全身感染。④积极处理创面,促进尽早愈合。⑤预防和治疗多脏器衰竭。⑥康复治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