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pneumoniae,MP)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种“胸膜肺炎样微生物”,无细胞壁,高度多形性,能通过细菌滤器,为已知独立生活的病原微生物中的最小者,需要含胆固醇的特殊培养基,在接种10天后才出现菌落,菌落很小,很少超过0.5mm,肉眼不易观察。
MP作为一种临床常见的病原微生物,易感染儿童和青少年,也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Pneumonia)的重要病原体,可占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20~30%。流行病学研究发现,MP每3~5年出现一次流行高峰,届时所占比例会进一步增加。
01
发病机制
当MP随飞沫进入呼吸道后,紧密黏附于呼吸道黏膜的表面和呼吸道上皮细胞,这种黏附作用破坏呼吸道黏膜上皮的完整性。MP之所以具有这种特殊能力,主要是因为其细胞膜表面的黏附蛋白。与宿主黏附的蛋白有很多类型,其中最主要的是P1蛋白,其具有抗原性和一定的变异性。P1蛋白与呼吸道上皮细胞的神经氨酸受体相结合,可使气道黏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这种黏附作用同时还可以抑制呼吸道上皮的纤毛运动,消耗上皮细胞的营养物质,并最终影响其细胞的新陈代谢,该过程还会释放过氧化氢等有害物质,导致上皮细胞坏死,部分病例可能会通过免疫机制引起重症肺炎及其他系统损伤。02
临床表现
大多起病不甚急,潜伏期约2~3周。常见症状为发烧、咳嗽,体温常达39℃左右,初期为干咳,后发展为咳痰、咳血痰,除上述症状,严重者会合并有胸腔积液,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畏寒、全身酸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03
临床常用检测
肺炎支原体检测临床上常用检测方法有:支原体快速培养法、PCR检测法、冷凝聚试验、超高倍镜法等方法,但均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如支原体快速培养是支原体检测的金标准,但检测周期较长,易耽误患者措施治疗的最佳时期;PCR检测法检测成本相对较高,操作复杂,限制了推广和使用;超高倍镜法对医疗设备要求较高,且易出现漏诊。04
案例分享
患者4岁幼童,夏季食较多生冷饮品,八月初出现咳嗽症状,医院看病吃3天西药,没有效果;医院开了半个月的中药,依旧还是咳嗽;后又去打吊针,咳嗽还在继续。咳嗽反反复复持续3月有余,期间此幼儿,没精神、没体力差,吃不下东西。9月底,××医院接诊此幼儿,取咽部拭子送往圣庭医学进行TNP-seq呼吸系统原微生物检测,当天出具报告,检测结果如下:该幼儿用肺炎支原体敏感药物大环内酯治疗后效果显著,目前已回复体力,精神状态良好。05
TNP-seq检测
基于核酸高通量测序的方法,无需体外培养,取咽拭子、肺泡灌洗液或者痰液,进行TNP-seq检测,基于独特的实时分析技术,边测序边生信分析,稳定维持2天内出具报告,紧急情况下当天报告。?[1]张晓娟,沈伊娜.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安徽医学,(1):-.
[2]孟珊珊.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肺外表现及发病机制[J].国际儿科学杂志,,():14-18.
[3]WaitesKB,BlishMF,AtkinsonTP.Newinsightsin-tothepathogenesisanddetectionofmycoplasmapneumoniainfections[J].JClinMicrobiol,,43(1):.
[4]KottayamR,RozenbergG,CohnRJ.UnusualhaematologicmanifestationsofMycoplasmapneumoniaeinfection.JPaediatrChildHealth,,43(1-2):80-82.
[5]]ZhaoMC,WangL,QiuFZ,etal.ImpactandclinicalprofilesofMycoplasmapneumoniaeco-detectioninchildh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