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岁老华侨爬上中国万吨巨舰 抚摸主炮无声流泪
李川云
在有“海盗巷”之称的亚丁湾一待就是大半年;在西撒哈拉的荒凉戈壁中接受全球*官的“压力面试”;在南苏丹的枪林弹雨中冲出重围营救战友……这些平时只能在影视作品中看到的场景,如今中国*人也有亲历。
近日,走进解放*南京*治学院上海校区,倾听参加过索马里护航、南苏丹维和及西撒哈拉地区维和任务的*事教员叙述过往经历和感受。
海面上也有沙尘暴肆虐
无论是在屡有海盗出没的亚丁湾海域,夏天地表温度达七八十摄氏度的西撒哈拉地区,还是全国只有几十公里公路的南苏丹,物质条件的艰苦都远非常人所能想象。
由于长期战争,独立于2011年7月9日的“世界上最年轻国家”南苏丹,基础设施至今仍非常薄弱:全国没有电、没有供排水系统;民房绝大部分由茅草屋顶和泥墙构成,宾馆多为活动板房或者帐篷,价格奇高,每晚要200美元……去年4月12日,心理系副教授吕瑞抵达南苏丹,任联合国南苏丹特派团司令部医务处长,今年4月回国。“基础设施很简陋,工作条件自然好不了。”
除了基建落后之外,自然条件的恶劣也是一大挑战。战时*治工作教研室副主任丁盛,去年6月至今年6月在联合国驻西撒哈拉公民投票特派团担任*事观察员。“任务区是沙漠戈壁,常年无雨,夏季气温高达五十多摄氏度。穿橡胶鞋的话就不能在一个位置久站,不然鞋底会黏在地上。”
在海上执行任务也有各种苦楚。“舰上工作环境是‘三高’:高温、高湿、高盐。在这种环境里,舰艇甲板必须每天冲刷,以免被锈蚀。”*事心理系主任、教授贺岭峰去年5月至今年1月参与了第十五批亚丁湾护航任务,他告诉,艰苦的海上环境连“钢筋铁骨”的舰艇都需每天细心保养,血肉之躯更吃不消:“乘坐的护卫舰较小,遇到大风浪时前甲板会钻进水里,舰上所有东西都要固定起来,往往一连几天饭都做不了。其实也不用做饭:吃了也会因为过度颠簸而呕吐。”
由于亚丁湾海域地处西亚北非,南、北两面皆为沙漠,因此在海上还会有沙尘暴出现。“碰到这种情况,就要戴着口罩执行任务。”贺岭峰说。
海上执行任务,官兵的心理健康十分重要。由于多数舰艇设计时都考虑了隐身性能,舷窗特别少或索性没有,大多数时间官兵就一直在“铁皮盒子”里。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下,官兵极易失眠。另外,执行护航任务时往往长时间看不到陆地,处于信息隔绝的状态,少数官兵会突发精神障碍,将海面误以为是地面。一旦官兵出现类似的心理异常征兆,贺岭峰及其他负责官兵心理工作的战友们就要对官兵进行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