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人的小便主要成分是水,占96%-97%,固体成分仅占3%-4%。所以,正常新鲜尿液是清澈、透明的,带有少的气味。尿液排出后不久会变混浊,主要是由于盐类结晶析出或细菌生长繁殖所致,放置时间较长或气温较高时,尿液混浊更为明显。
如果小便出现了异样的外观、气味,应该引起警觉。
小便混浊
①一般混浊
冷却的小便会因寒冷导致小便中的尿酸盐沉淀析出,使小便出现混浊。但如果小便一开始就出现混浊,那就表示小便酸碱值不正常。
一般而言,正常小便为中性偏微酸,要是小便偏碱性,小便中的磷酸盐和碳酸盐结晶析出使小便变得混浊。这种小便称为结晶尿。饮食习惯或体质的关系是造成小便呈碱性的主要原因。
长时间的结晶尿会形成尿路结石,所以要及时防治。最好的预防方法是养成均衡的饮食习惯。若有这方面的问题,可服用维生素C来酸化小便,但要遵从医师的嘱咐使用,以免过量引起不良的副作用。
②牛奶状
如果小便白如牛奶、可能是丝虫病或尿路感染所致。
丝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它是由蚊子传播的一种寄生虫病,有传染性。
丝虫病的主要症状之一是乳糜尿,尿色白如牛奶。由于肠道吸收的乳糜液(脂肪皂化后的液体)不能正常地从淋巴管引流到血循环中去,溢入尿液而出现乳糜尿。乳糜尿一般是阵发性的。
除特征性的乳糜尿外,患者早期可出现发热,病情加重时,局部皮肤出现弥漫性红肿,并有压痛及灼热感,局部皮肤肿胀等表现。
丝虫病以防蚊灭蚊,控制传染源等预防措施为主。
小便有气泡
当小便撞击便池壁时会有空气混入到尿液中,从而产生气泡。
但如果尿液表面源浮着一层细小且长久不消失的泡沫,这是小便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所致,即蛋白尿。
临床通常将蛋白尿作为诊断肾炎的重要依据,也是评定肾炎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但是蛋白尿的多少并不一定反映肾脏损害的严重程度,出现尿蛋白也不表示一定得了肾炎。
第一次检查出现尿蛋白时,必须再做检查。再检查仍出现异常时,就要接受尿沉淀、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等检查,也要实施肾脏与泌尿道的精密检查,然后综合全身症状来诊断是否有肾脏疾病或者其他疾病。
有肾脏疾病时,还要做其他肾功能检查,再做综合的诊断。
肾脏疾病以外的原因所引起的蛋白尿多数为良性,当疾病治愈后,蛋白尿也就随之消失。
长期大量蛋白尿、对肾功能有明显损害,应当积极治疗,使尿蛋白降至每日1克以下,才能有效地保护肾功能。
尿蛋白(PRO)检测指标
正常人24小时尿蛋白含量小于毫克。
微量约为15毫克升。
一个加号(+)约为30毫克/毫升
两个加号(+)约为60-毫克毫升。
三个加号(+)约为毫克毫升。
四个加号(++)约为毫克毫升。
检查结果显示的(+)越多,就越应引起重视。
有可能出现尿蛋白的情况
热性蛋白尿——感冒等疾病引起发热至38℃以上时就会出现蛋白尿。
糖尿病蛋白尿——部分糖尿病患者尿中持续出现微量尿蛋白(检测24小时尿蛋白含量为~毫克),提示糖尿病肾病早期。
研究表明,这类患者患脑卒中和心脏病的概率也比普通人高出两三倍。需长期控制血糖,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加强运动和多吃健康食物等方法来加以预防。
肾脏疾病——肾脏病患者的尿液中,或是因为有红细胞及白细胞存在,或者有超过正常量的蛋白质和脂类,在排尿时易形成表面张力大的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