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粮的“敌人”!大米密封包装很严,为何也会生虫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在生活中,无论是如何密封的米桶还是米袋,只要放了一段时间以后,准会有一些黑不溜秋的小虫子出现在米里面。
看着就非常影响食欲,但你们想过没有,既然这些米都是密封保存的,为什么它们还会生虫子呢?
还有这些被虫子啃过的大米到底还能不能吃?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个虫子的来历吧。
这种令人讨厌的虫子叫作米虫,又叫米象骨牛、象皮虫等等,这是一种鞘翅目的甲虫动物。
从这个分类我们就可以看出,成年的米虫是长有翅膀的,而且也可以飞,是一种很难缠的动物。
跟很多变态类昆虫一样,它的一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虫卵、幼虫、成蛹还有成虫,不过这种虫子的寿命是非常短的。
一般来说能活个五个月就算不错了,大多数时候,我们在米缸里看到的虫子基本都是成虫。
而且如果你仔细的看,发现它们的身体并不是黑色的,而是一种红褐色,至于它的虫卵,一般都是米白色的。
所以就算是米虫直接排卵到大米内部,我们也很难发现。为什么密封包装的大米里会生米虫呢?
米虫虽然只有短短几个月的寿命,但是它们的繁殖能力却非常强,它们理论上可以繁殖八到九次,并且每次的产卵量都在枚左右。
产下的虫卵会被放置在未加工的稻米里面,由于虫卵的颜色跟稻米一样,都是乳白色的,加上它们个头实在是太小了,所以仅凭人的肉眼真的很难识破这个伪装。
就这样,这些虫卵从稻谷被收割再到加工成商品,最后流入市场,整个的流程都没有被人类处理掉。
然后过了一两个月,它们的幼虫也会孵化出来,直到变成我们常见的那种米虫。
当然了,会生米虫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家里的储粮条件实在是太差了。
一般来说,家里存米的地方都会有一个很大的米缸,这个米缸因为不经常清洗,里面很有可能会留下米虫的痕迹。
这里面肯定也包括一些米虫的虫卵,等它们孵化以后就会来吃我们的大米了,而且我们虫类的环境也很适合米虫孵化,湿度、温度什么的都还不错。
一般米虫幼虫只要七天的时间就可以破壳而出了。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大米李有米虫这个米也是可以吃的,只是看你自己倒不倒胃口而已。
既然米虫的繁殖能力那么强,我们又该怎么处理掉它们呢?根据科学研究发现,米虫的最佳生存温度是在25到30度,这就意味着无论是高温还是低温都可以杀死米虫。
所以如果是高温的话,只要环境温度超过40度,但是要过高的温度是在不利于大米的储存。
所以我们还是要从低温这边下手更加合适。据了解,当这个温度低于五摄氏度的情况下,米虫基本上活过20天。
所以我们可以把刚买来的大米放到冰箱里储存,过个20天左右再拿出来,里面的虫卵肯定就都冻死了。
那么在以前没有冰箱的时候,又是怎么处理这个问题的呢?首先可以采用密封储存的方式,通过减少里面的空气来限制米虫的活动,还有虫卵的孵化。
当然了,这种方式会比较麻烦,因为你每次用过米之后都要检查一下米缸有没有密封好。
相较之下,熏蒸的方式就比较方便了,因为米虫十分讨厌香料,所以一般来说只要往米缸里面放入一些大蒜、花椒之类的东西,就可以预防米虫入侵了。
而且这些香料也不会破坏大米本来的味道,然后干海带也是可以的,因为干海带可以吸收大米里的水分,这样也可以阻止米虫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