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皮病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伤寒论29条,史上争议较大,注意细节是正
TUhjnbcbe - 2024/10/5 17:57:00

29。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汤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服了桂枝汤,或使用了泻下法后,病人仍然头痛,项部拘急不柔和,象皮毛覆盖身上一样发热,无汗,胃脘部胀满,微感疼痛,小便不通畅的,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治。

历代医家对于本方颇有争议,如成无己认为不去桂,而加苓、术;吴谦等认为去桂当是去芍之误;柯琴、陈修园服膺原文,仍主去桂其说。

要想正确理解本条原文,有三个细节要注意:其一,本条没有冠以太阳病,这说明本条可能不是太阳中风证,服用桂枝汤或使用下法是误治。其二,本条有个“仍”字,说明服用桂枝汤或者使用泻下法之前,患者原本就是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的症状。其三,本条没有恶风,或者恶寒的症状,只有翕翕发热,说明患者不是表证,而是里热证。

患者原本是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的症状,医生看到头项强痛,翕翕发热,误以为是太阳中风证,所以可能给患者使用桂枝汤;医生看到心下满,微痛,误以为是阳明腑实证,所以可能给患者使用下法。

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的症状,病机是水停胃脘,郁而化热,经脉不利。水停胃脘是此病这主要病机,治疗此证应该化湿行水,通利小便,发汗、泻下法都是误治。治疗水停胃脘,需要利小便,加白术、茯苓没有争议。仲景的苓桂术甘汤,五苓散,方中都有桂枝,因为桂枝有通阳利水的功效,所以成无己、吴谦等人主张保留桂枝。但是他们忽略了患者还有翕翕发热,头项强痛,无汗的症状。其一,患者有里热,桂枝会助热;其二,桂枝会把津液输送到卫分,患者还不能汗出,就会加重经络中的水湿之邪,加剧头项强痛。

主张去白芍的人认为白芍酸敛阴柔,不利于祛水,这是个误解。患者有头项强痛的症状,说明经络中有水湿停聚。白芍可以引卫气入营,帮助白术、茯苓解除经络中水湿。白芍引卫气入营的作用,其实就白芍的收敛作用,也是白芍诸多功效的本质。这一点我们可以在以后的条文中加深理解。例如真武汤中就有白芍,所以白芍不利祛水的说法不成立,认为本方应该去白芍的看法是错误的。

理解了去桂枝,留白芍的道理,那么为什么还要用生姜、炙甘草和大枣呢?水属于阴邪,需要温化,生姜有温化水饮的作用。胃中停水,仲景多用生姜,如小半夏汤,小半夏加茯苓汤。祛邪不忘扶正,利水不能伤阴,是仲景治疗水饮病的原则,例如苓桂术甘汤,五苓散中,仲景都要配伍甘草。此外,本条是经过了误用桂枝汤或泻下法的误治,虽然病症没有改变,但是多少都会损伤患者正气。生姜、炙甘草、大枣的配伍,正是仲景补充人体正气的标配,这种配伍我们可以在很多条文中看到。

综上所述,我认为原文中没有问题,后世医家的各种争议,可能是因为忽略了某些细节,没有真正理解仲景的原意。所以我认同柯琴、陈修园的看法。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方: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切)、白术、茯苓各三两大枣十二枚(擘)。上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小便利则愈。本云桂枝汤,今去桂枝,加茯苓,白术。

倪海厦在讲解此条时,还是忠于原文,没有擅自更改原方。但是他认为去桂枝是因为患者有心下满、微痛的症状,服用桂枝对胃不利。这是因为他没懂原文的真正含义,桂枝不利于胃的说法更是无稽之谈。仲景治疗胃病经常用桂枝,如小建中汤,桂枝生姜枳实汤。此外,他认为患者是胃肠素有湿热,其实不然,患者是胃里有水饮。虽然湿热和水饮都属于水湿之邪,但是症状、治法和预后都有很大的区别。相对而言,水饮易去,湿热难除。所以服用本方后,患者小便通利,病可应期而愈。如果是湿热,是不可能这么快治愈的。

胡希恕老师认为本条应该是桂枝汤去芍药加茯苓白术,这难免太武断了。

还是那句话:要想真正读懂伤寒论,除了多读书,还要多思考。

1
查看完整版本: 伤寒论29条,史上争议较大,注意细节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