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大象被赋予智慧的象征,藏传佛中的萨迦派曾言:“大象战场知勇懦,学者著论知学问”;在海外,美国的共和党将大象作为党的标志,认为大象智慧、大方、憨厚、稳重和脚踏实地,所以每当美国大选之时,两党的竞争也被称为“驴象之争”、“驴象赛跑”等。
人们主要通过三个途径去接触和了解大象,一是文学图书和影视的宣传;二是马戏团的巡演;三是与之共同生活或游客的亲身观赏。在西方,动物园、马戏团和图书等都是接触大象的重要方式;中国则多是动物园、图书和影视作品。
大象与人类有如此密切的关系和联系,但其中也包含一些“恩怨情仇”。一来是人类试图征服大象,用其来谋利;二来是大象的生存空间不断地被人类“入侵”和“征服”,让其领地越来越小。“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一斗争从人们想要征服大象的那一刻起便有。
大象并非单纯的动物,成年的大象有同人类相似的智慧和感情,绘画、哭泣、同情和害怕等特殊的情感它们都具有。所以,当有人惹怒它们时,一般都不会有好事发生。依照自古以来各国法律的规定,只有人类才有可能受到法律的制裁,而历史上却有一头亚洲大象因为“犯法”而被处以绞刑。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一头大象如何绞刑呢?
一、一人一象命运的交集
20世纪初,这头“亚洲象”玛丽因重逾5吨,灵活而聪明,故被斯帕克斯马戏团打造出“活着的地球上的最大动物”的形象。每当斯帕克斯马戏团到一处,关于玛丽的海报也随之出现。
倒立、演奏乐器和带队出场等都是玛丽的“特长”,当它表演这些时,观众无不欢呼雀跃。而随着它的知名度的提高,身价也从多美元上升为至美元的“天价”,当时其他大象都无法企及。
维吉尼亚圣保罗的一个很小矿区镇在马戏团到达之前,玛丽和名叫沃尔特·艾尔利吉的旅馆小工的命运都朝着各自的方向发展,没有交集。年9月11日上午,沃尔特·艾尔利吉突然看到马戏团关于玛丽的宣传,一人一象的命运也由此出现转变。
马戏团在海报之后就来到小镇,艾尔利吉马上到马戏团的驯象负责人雅各比处请求收留,并辞去旅馆工作。尽管艾尔利吉在管理动物方面毫无经验,但雅各比还是收留了他。
艾尔利吉做的是基础工作,一般只是给大象洗澡、做些游行和演出前的准备工作等。马戏团里的前辈对他只有一个要求,即“温和地对待一切动物”。
二、踩死训兽师
马戏团一路南下,带着艾尔利吉一同抵达田纳西州的金斯波特。这里刚通铁路线,路况不怎么好,街道泥泞,马车、动物和人群互相拥挤。
金斯波特的集市日为9月12日,斯帕克斯马戏团的到来让这一本就拥挤的地方变得更人声沸腾。马戏团刚驻好游动帐篷,动物表演便马不停蹄地展开,“巨象玛丽”带着其他的大象鼻尾相连地出场,人声也随着玛丽的到来而潮动。
这一次象群表演由艾尔利吉引导,在表演开始前,马戏团就提醒他不得触怒玛丽,但他并没有将话放在心上。与其他训兽师不同,他选择用带钩的棍子去引导象群。
据说,玛丽在游行的半途中突然发现地上有一块西瓜(又说是一个),便停下脚步、俯下身段去勾食。这给象群的游行带来影响,缺乏经验的艾尔利吉忘记警告,直接用带勾的棍子去捅刺玛丽,让玛丽一时暴躁起来,卷起长鼻子就把艾尔利吉抛向空中,然后重重地摔落在地。
看似没有解气,玛丽朝着艾尔利吉的脑部就直接踩过去,只见艾尔利吉的脑袋西瓜一样零碎,画面让人难以直视。坐在观众席的观众看到疯狂的一幕后,纷纷择路而逃。
当时,一位铁匠可能紧张过度,对着玛丽的身上就是一枪,但由于象皮与脂肪过厚,玛丽没有受到影响。听到慌乱之声和震惊四野的枪声,呆在表演台后的团主查理·斯帕克斯迅速赶到现场观看情况。
看着慌乱的人群和躁动不已的玛丽,查理一边引导人员退出,一边用手臂挽住玛丽的象鼻,尽量让它安定下来。只见得,艾尔利吉的尸体已经被踩成一团,观众们更是被吓得无法坐立。
安全下来后,人群中突然传出一片声音,人们齐刷刷地呼喊着:“杀死大象!”
三、马戏团领班查理的选择
金斯波特的警方很快收到报警,并一举“逮捕”了玛丽,将它“收押”于当地的监狱里。事态并没有因此而得到平息,杀死玛丽的呼声越叫越高。
玛丽是斯帕克斯马戏团的明星和顶梁柱,领班查理·斯帕克斯和其他马戏团的成员很快就陷入两难。
查理更是难过,它是他老父亲留给他的,又是马戏团里的金子招牌,一旦失去它,马戏团极有可能就此走向衰落。所以,查理一时难以做出选择,只能静观局势的发展。
随着杀死玛丽的呼声的提高,查理很快意识到,没有玛丽,马戏团可能会走向衰落;但维护玛丽,马戏团可能直接就此损失惨重。所以,查理很快作出决定,随着大众的呼声处理玛丽。
有了选择后,查理又进一步犯难,即如何处死玛丽是一个大问题。一是对着玛丽头部最软的部位射击,不仅很难做到,而且可能会让围观者受伤;二是投毒也不是好办法,玛丽极为聪明,不可能吃含有毒物的食物,更重要的是观众并不想要如此处理它;三是电刑不可能完成,田纳西州的电力条件不允许。
经过多重“思量”和参考群众的“意见”,查理最终同意使用“人道”的方式---将玛丽吊死,但如何用刑很快就成为问题。
三、处死玛丽
物色许久,克林奇菲尔德铁路部门留在欧文镇附近的一座起重机被人们用作刑具,它能吊起吨的重物,玛丽最多不会超过6吨,所以用它来吊死玛丽再理想不过。
起吊机的移动要比大象难,所以马戏团带着玛丽到欧文镇去执行处决。讽刺的是,欧文镇由于铁路的发展而让人口从人提高到人,在这里处死玛丽的消息传出后,小镇不到几日就人满为患,比观看玛丽的表演的人数还要翻几番。
年9月13日,天气异常阴沉,偶尔还有蒙蒙小雨,马戏团很早就带着玛丽抵达欧文镇,并为观众安排一场没有玛丽的临时表演。当他们到达当有起吊机的小院子里时,欧文镇及其附近的居民很快就将这里围得水泄不通。
玛丽跟着呼声出现后,一些喜爱它的观众开始于心不忍,所以随同着马戏团的大部分人偷偷地离开,只留下大部分看热闹和执刑的人。
玛丽似乎也感觉到异常,曾多次大声呼唤着,好像在求饶和解释,又好像在讽刺着众人。它还没有被吊死,在距离执刑地不远处便有人开始挖掘一个大坑,尺度刚好埋下玛丽的尸体。
执刑的过程并不顺利,第一次吊玛丽时,由于铁索过过细,未将它吊起来就断掉,让它重重地摔到地上,身子因此而骨折,只听到玛丽非常悲惨地嘶叫着。
第二次执刑中,执刑人改换用铁链,玛丽才在强烈挣扎中死去,那被吊起来时骨折的声音,让一直吵杂的现场安静了许久。
结语
玛丽之死不得不让人深思。一块西瓜、一个不专业的管理员和一头贪吃的大象引起了两起命案。管理员的不专业导致贪吃大象的怒而杀之,由于杀死管理员的手段过于残忍,被激怒的众人又将玛丽活活处死。
值得深思的是,未杀人之前,玛丽是值得去观看的大象;而杀人后,它的本性已经出现转变,尽管它不知道杀人会带来严重后果,但这就意味着它可能会杀死第二个乃至更多的人。所以,等待它的惩罚只有两个,一是永远地圈禁起来,不得与人有过密的接触;二是处死,没必要再过多地担心它杀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