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桥爬完皋兰山再去爬位于黄河边的白塔山,之所选择在上午先去皋兰山,一来因为皋兰山比白塔山高,二来因为白塔山离我住的青旅更近,爬完正好顺路回去。
五泉山公园门前的广场就有公交站,乘公交车很方便就到达了中山桥,由于兰州“两山夹一河”的地理特征,导致兰州城市的发展就离不开在穿城而过的黄河上建造更多的桥,达百余里的兰州“黄河风情线”上,造型各异的桥梁有十几座之多,当然最古老最有名最兰州的还是“中山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名号不是随便哪个桥都能担当的。离它最近的桥则是东边的元通桥。
黄河北岸看中山桥中山桥东边不远的元通桥美女叫“莎莎”,可爱叫“心疼”如“青岛小嫚”一样,兰州“莎莎”也是一个非常有地域特色的词,兰州人管美女叫“莎莎”,起因我是考证不出来的。只能大概推测一番:我是江苏人,我们老家那边在对一物件或事物有美好感受时,也会用“莎”来形容,比如西瓜好吃就会形容为“透莎”或是“莎得很”,“莎”是一种有感受的褒义形容词,可以近似的翻译为普通话的“好得很”。甘肃的瓜果很好吃,或许兰州人就是因看到美女想到了吃瓜果时那种美好的感受,故而才发明出这个词吧?既带内心感受,又有秀色可餐之意,不知不觉中流行起来也就并不奇怪了,因为方言这个东西很多时候就属于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懂的人无需解释,不懂的话多说也无益。看看中山桥上的“莎莎”,有没有觉得“很心疼”?兰州的大神们,欢迎给我留言谝一谝。”谝“这个方言倒是和陕西那边一样。
白塔山公园过中山桥到黄河北岸就到了白塔山公园前,所以要想俯瞰中山桥、黄河、兰州市区,登白塔山无疑是极佳的选择。整个白塔山公园里儒、佛、佛、民间崇拜、伊斯兰教并存;汉、藏、回、蒙多种文化交汇,说明兰州作为丝绸之路重镇,中原与西域多民族文化在此交流融合的一种外在表现。
雕梁画栋的大门上,外面匾额写的是“九曲安澜”,里面匾额写的是“万世太平”。九曲当然指的是黄河,历史上黄河多次泛滥,给沿岸百姓带来深重灾难,两个匾额的题字都是希望黄河安宁,造福黎民。
雕梁画栋的大门上,外面牌匾挂的是“九曲安澜”,里面挂的是“万世太平”。九曲当然指的是黄河,历史上黄河多次泛滥,给沿岸百姓带来深重灾难,两个牌匾的文字都是希望黄河安宁,造福黎民。
第二道大门若不是两边有长廊相连,更像一个大牌坊,朝外的匾额上写着“光显河陇”,河自然指的还是黄河,古代诗词中常将黄河称为“长河”、“大河”;陇,指的就是甘肃。朝内的匾额上写着“金城三关”,兰州曾经叫过“金城”,过去白塔山附近有金城关,凤林关,玉垒关三个关,如今已经找不到“三关”的任何遗迹了,兰州的古城墙在上世纪50年代还可见,由于历史的原因和保护先人遗产意识的缺乏,曾经寓意“固若金汤”的金城,不但连城墙影子都基本不可见,甚至连代表古城念想的地名都没有留下,让人唏嘘。
曾经的兰州古城和旧时的金城八景,只能在照壁上根据砖雕图案脑补,遥想昔日的时光了。历史传承若是断了,就像失忆的人不知道自己的曾经。我们在打造城市新景观的同时,也应该守护好先人留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
精美的砖雕金城揽胜图的砖雕已经让我隐隐有了惊喜,没想到爬到上面的平台上,西边的一幢古建筑则让我有不虚此行之感。东门上挂着“兰州刻葫芦”的匾额,刻葫芦是兰州久负盛名的传统民间技艺,和牛肉面、羊皮筏子并称为“兰州三宝”只是门并没有开,无法一睹为快。或许也正因如此吧,这幢建筑的精美砖雕装饰正好深深吸引了我。山西的王家大院、乔家大院都有精美的砖雕,没想到在兰州的白塔山公园也能看到保存如此之好、技艺和表现手法如此精美的砖雕作品。
镇山三宝白塔山的镇山三宝:象皮鼓、青铜钟、紫荆树。象皮鼓,相传为元末时一印度僧人云游白塔山时所献,后毁于战火,现鼓为清朝后期时的仿制品。青铜钟,清康熙57年所造,重公斤,技艺精湛我看不出来,造型古朴倒是名符其实,声音洪亮有力就不得而知了,毕竟不让敲打,无缘一听钟声。紫荆树,传说是当年住慈恩寺的一位田和尚从外省家乡带来树苗栽种在正殿前院的,由他每天下山从黄河提水浇灌。田和尚死后不久,紫荆树便渴死在山上。现在的紫荆树也为后人补栽。
神秘的禹王碑文字白塔山最高处的白塔边上,有个用玻璃罩着的石碑,碑文上的文字既不同于甲骨钟鼎文,也不同于籀文蝌蚪文,因此很难辨认。碑名叫“夏禹岣嵝碑”,相传碑所书的是“禹王岣嵝山铭”,记载了大禹治水的事情。岣嵝碑原刻于湖南省境内南岳衡山岣嵝峰,故称岣嵝碑。此碑在云南大理、四川北川、江苏南京栖霞山、河南禹州、陕西西安碑林、浙江绍兴、湖北武汉均有翻刻。
不是白色的白塔白塔山因白塔而得名,可是我辛苦爬到山顶之后近距离看到的白塔却并不是白色,而是呈土黄色。白塔始建于元代,是为了纪念去蒙古谒见成吉思汗而病故于兰州的一位西藏著名喇嘛而建造的不过咱们现在所见的白塔并非元代始建的那座,而是明代景泰年间驻甘肃内监刘永成在原址上重新修建起来的“新塔”,清康熙五十四年()巡抚绰奇补旧增新。塔七级八面,上有绿顶,下筑圆基,高约17米。这座塔的造型比较奇怪,底部是比较典型的藏传佛教佛塔,上部却又是比较典型的汉传佛教佛塔,看来始建于元、后重建于明倒是比较靠谱,毕竟是两个朝代建一座塔,那个时代又不可能有图纸流传下来,在原型上重新加上符合时代特点的创新还是极有可能的。唯一让我想不明白的就是说好的白塔为什么是土黄色?
白塔山上看兰州由于白塔山海拔比皋兰山低又贴近黄河,在白塔山上看兰州又是另一番不同的景色。兰州城背靠青山,面拥黄河,实乃风水宝地之相。
白塔山的北面是什么样?在皋兰山顶看过了皋兰山南面的景色,到了白塔山的山顶,自然要看看白塔山的山北边又是怎样的一番样子?除了远方正在兴建的高楼,没想到兰州也有窑洞式的民居。
我忆兰州好夕阳西下的时候,从白塔山公园下来回青旅,一天之内爬了两座山,逛了两个公园,大寺小寺外加中山桥,走乏了的脚步不禁被摆在黄河边的茶水摊所吸引,杨柳树下坐下来,泡一杯兰州的三炮台茶(只是太贵),看夕阳下的黄河水哗哗流过,你是想到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还是“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呢?
软儿梨回到青旅后,于床上看到药神走时留给我的“软儿梨”,虽然嘴上说着这个吃货还是没忍住,但是心里却一阵温暖与感动。这种很兰州的特色水果,我没想到夏季也能买到,外表看起来好像坏掉的梨,实际上却有甜美的内心。像吃汤包一样咬开一个口子,轻轻一吸,已经变成梨汁的梨肉就能流到口中,甘甜中微酸,又有一丝酒味,让人想起了吃酒心巧克力,无论哪个季节吃在口中都有一种爽到心底的美好感受。
昨天和药神逛地质博物馆出来看到边上有专营软儿梨的店,就顺口跟他说这种兰州特色的梨非常好吃,没想到他离开兰州的时候又专门跑去,更没想到冰柜中有货,还能买到。因为软儿梨一般立冬后成熟,然后反复多次冰冻解冻,才使得原先并不好吃的梨肉发生质的变化,变得甜美可口,清香无比。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