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报评:感念于他全副身家行善的达观与真诚
人们之所以如此怀念余彭年,不仅仅因为他出身贫寒,有着白手起家的励志经历,更因为他有着知名慈善家的身份。在浮躁的现代社会里,一个人对生命的态度、对财富的态度,往往决定其精神是饱满还是干涸
余彭年先生走了。5月2日凌晨1时37分,这样一位富有传奇色彩、因慈善而广为人知的老人在北大深圳医院与世长辞,享年93岁。“余彭年”这三个字也随即在微博与微信里频频转发,很多友自发为他“点燃”了悼念的烛光。
余彭年,又名彭立珊,1923年生于湖南省娄底市蓝田镇一个商人家庭。曾在上海做过书籍生意。而后又做过一段时间的新闻。1958年,余彭年经由澳门到香港,并正式改彭立珊为余彭年。在香港,由于语言不通,他干过清洁工、勤杂工,建筑工。在他的回忆中,最苦时每顿饭一个馒头和一杯开水。
人们之所以如此怀念余彭年,不仅仅因为他出身贫寒,有着白手起家的励志经历,更因为他有着知名慈善家的身份,曾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全球14大慈善家”之一。深圳人熟悉的彭年酒店、彭年广场,利润所得无偿永久捐献全部用于慈善;他启动的“彭年光明行动”,已为30多万名白内障患者进行了免费治疗。根据余彭年生前立下的遗嘱,他去世后,所有资产,包括房地产、公司及金钱,将委托香港汇丰银行做慈善信托基金,全副身家行善,不留分毫给子孙——这在整个华人世界里实不多见。
余彭年曾经说过,“行善就是我的养生之道。”如今,他以93岁高龄离世,也堪称“仁者寿”了。这油然令人想起,去年1月,同样有着慈善家头衔的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荣誉主席邵逸夫先生在香港家中安详离世,享年107岁。这两位都是“仁者寿”的典型。
孔子曾这样回答向他请教的哀公:“若夫智士仁人,将身有节,动静以义,喜怒以时,无害其性,虽得寿焉,不亦可乎?”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立身行事有操守,懂得培养自己高尚的性情,得享长寿是正常的。更重要的是,行善是养生,更是养心。在浮躁的现代社会里,一个人对生命的态度、对财富的态度、对世界的态度,往往决定其精神是饱满还是干涸。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