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皮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文学评论2022当代诗词曲创作与批 [复制链接]

1#
为例》等,既有理论探讨,又有现场演唱,令人赏心悦耳,在获得思想智慧启迪的同时,领略了不同的吟唱风格。董天策《当代古体诗词在网络与新媒体时代的传播与推广》、杨雨《古典诗词的全觉传播对当代诗词的启示》、张金英《评点鉴赏与当代诗词传播》、蓝天果《书法与诗词传播》,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当代诗词传播的路向和策略。

论坛的高论高见,其次体现在六大论题上。

其一曰正名。当代诗词,或称旧体诗,以与新诗相对;或称“自由曲”“自度曲”。作为继古代诗词曲而生的“第四大诗体”,赵义山主张以“新歌”来指称当代诗歌“共同体”。而门岿则力主称“中华诵”。“中华”是“当代”“当今”的意思;“诵”则是与“诗”“词”“曲”并列的概念,中国诗歌经历了诗词曲古代阶段,到了当代进入“诵”的新时期,形成了一种新诗体。孙和平则探讨了“中华诗词”概念的内涵及其成因,各有新见。

年5月14日,赵义山教授在当代诗词曲创作与批评高端论坛上作报告

其二曰辨体。莫真宝《当代旧体诗体派论》,梳理了当代诗坛有三派:传统派、歌德派、先锋派,分别对应风雅体、老干体、实验体,颇切合诗坛实际。廖可斌《诗与歌》则辨析了诗与歌的关系。认清诗与歌的关系,有助于确立处理当代诗歌与音乐关系的原则,探索当代诗歌与音乐相结合的路径。张四喜和高益荣分别探讨了散曲的套数和雅俗问题,周成村则讨论了南散曲研究中音韵和曲谱问题。

其三曰入史。当代诗词能否入史,一直争议不断,现当代文学研究者与古代文学研究者之间尚未完全达成共识。本次论坛的学者,讨论的不再是当代诗词要不要入史的问题,而是怎样才能入史的问题。谭光辉《现当代传统诗体创作应否入史之论争的核心问题思考》认为,白话诗与古体诗并没有深刻的矛盾,二者完全可以和平共处,而且可以互相借鉴学习提高。关键是要表现时代精神,适应现代世界格局、科技发展、人类文明新成果,创造新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情感状态。王珂的《旧体诗怎样入史:当代诗词的现代性建设策略》认为,当代诗词的现代性建设任务是守常应变、守正创新地建立现代语体和现代诗体,完善现代技法,借鉴新诗文体建设的经验,减少语体雅化和俗化、诗体定型和自由、启蒙功能和治疗功能的对抗。

其四曰指向。不少论文探讨当代诗词的路径和发展方向。李葆国认为,体贵正大、志贵高远、气贵雄浑、韵贵隽永,应是中华当代诗词审美追求的创作方向。李少君则强调诗歌应抒情与修辞并重。潘殊闲指出当代诗词创作存在六大困境,提出九大举措以应对解决,颇有理论性和操作性。曾令琪则尖锐指出,当下中国诗歌内在超越的人文精神、生命至上的人本精神、与人为善的人道精神流失严重,亟待回归。

其五曰评人。本次论坛评论当代诗人词家创作优劣得失、风格特色的文章不少。如和谈评述了天山诗派领*人物星汉诗雄豪雅健的主体风格,陈麦岐探讨了吴孟复的诗论承续与诗论实践,钟克勋论析了郑临川先生古体诗词创作的时代特征,星汉、熊笃、周啸天、刘炜评从不同角度评析了赵义山诗词曲的特色,子川则探讨了罗辉集句诗的成就,徐耿化评析了周成村散曲题材广泛、注重细节描写、构思精巧等特色,刘慧宽梳理了近现代湖湘诗人群体与诗词创作的成就。其中马大勇的《以李子为中心的网络词群扫描》,探讨了活跃于网络的诗人词客李子、蔡世平、象皮、杨弃疾、殊同、沙子石子、无以为名等的创作理论和创作实践,既有学理性,又有历史感。

其六曰评古。沈金浩《通变观念突破意识与诗词创作》、杨景龙《中国诗歌抒情与叙事互动转换关系的多维思考》、田玉琪《两宋词用韵的当代启示》、杨亮《元散曲创作与诗词剧的融通》,都立足当代而反思古代,评古以鉴今。曹辛华注意到文言文写作与当代诗词的关系,尤别具只眼。

本次论坛,促进了诗人与学者之间、古代文学与现当代文学学者之间的交流与了解,深化了对当代诗词曲创作现状和发展方向的认识,将会推动诗词曲创作和批评的进步。

年5月14日,本文作者王兆鹏教授(右)在当代诗词曲创作与批评高端论坛上作报告

扩展阅读

当代诗词曲创作与批评高端论坛在成都举行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王兆鹏(中国韵文学会副会长,中国词学研究会会长,四川大学教授)

摄影:杨明强(网名晓风皓月,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散文学会理事;作家、摄影家,资深媒体人)

方志四川部分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

原标题:《·当代诗词曲创作与批评高端论坛综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