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皮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河南和大象有关系吗为什么简称是豫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病初期图片 http://m.39.net/pf/a_7022280.html

河南电视台近年来频繁出圈,欣赏电视节目的同时,你有没有注意过左上角的台标?

现在,你可以忽远忽近地端详一下这个标志,你觉得它看起来像什么?

这看起来像个扬起鼻子的大象。

但是河南这个平原大地上的省份和大象能有什么关系呢?

而且河南的简称是“豫”,好像和大象也有点关系。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01

古豫州和亚洲象

河南电视台的台标是“河南”二字首字母H和N的组合,被巧妙设计成了大象的形象。

作为地方台的门面,大象形象的设计想必不是空穴来风。实际上,河南或者说古豫州和大象的关系要比我们想象中的更加密切。

有研究学者认为豫州(中国古代地理区域名,当今河南省大部分属豫州)以产象而得名;地理学家竺可桢也认为“豫”是一个人牵着大象的形象。豫州和大象这样长久且深厚的渊源,如今仍然保留在河南省的简称中。

小贴士1:亚洲象

亚洲的野生大象只有亚洲象一种,数量仅约4.5万头,加上全世界人工饲养的约1万头,数量仍然稀少,而且从趋势上看,亚洲象的数量还在下降。亚洲象是中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目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中亚洲象的保护状况为“濒危”,还没有大熊猫的状况乐观。

02

亚洲象冬天怎么办?

想到象群曾在中原大地上惬意地漫步,好像还是一件挺浪漫又震撼的事。但是,河南的冬天是会下鹅毛大雪的呀,对气温敏感又需要大量进食的大象在这里要怎么过冬呢?

中国亚洲象的分布曾北起河北阳原盆地(北纬40°60’),南达雷州半岛南端(约北纬19°多),也就是说,在我国南北跨纬度约20°的范围内,都曾有大量野象栖息生存。

*河流域亚洲象的分布变迁图

这也从侧面印证了环境学家的判断:殷商时期,河南所在地区气候温暖潮湿,降水充足。

因此,中原的环境也能够满足亚洲象的生存需求,并且直到春秋时期,这一带的人口密度还都比较小,人类活动对大象的干扰也相对较小。大象们也因此在中原大地上安居乐业。

03

“商人服象”

河南所处的地区自古拥有肥沃的土壤和宜人的气候,因此人类活动的迹象也比较早。

《尚书·禹贡》在体裁上属于先秦时期的地理志,其中还超前地提到了“九州”的区划概念。

书中的记录显示,夏统治期间,豫州位于九州的中央,最接近当时的*治中心(晋中南),豫州的西部甚至曾是夏王朝的直辖区域,由此可见这一区域的重要地位。

《禹贡》九州及山川图

小贴士2:《禹贡》

《禹贡》的成书时间一直是学界争论的焦点之一,不过其记录的内容仍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书中虽然提到了九州,但历史上其实从未实行过“九州制”,《禹贡》中的九州更类似于一种自然区划,反映了夏王朝直辖区域、势力范围和影响区域的分布状况。

夏朝灭亡后,商王频繁迁都,最终定都于殷(今河南安阳)。从此,无数个跌宕起伏的故事开始在这一片中原大地上争先上演,其中,商人与象之间的周旋十分耐人寻味。

考古证据

随着考古工作的推进,商人与象紧密的联系以直观地方式呈现在了我们面前。

从狩猎、耕种、进贡到祭祀,大象频繁地出现在商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们与象距离最近的传说也非“商人服象”莫属。甚至有学者认为,商人或许在有文字记载之前就已经在尝试驯化野象了。

上个世纪,我国先后2次发现祭祀象坑。

第一次是年,在安阳殷墟发现两座象坑,一座为一只大象,一座为一只小象,象后埋有一人,考古学家认为此人应是驯象之人。

第二次是在年,在安阳武官村发掘的商代祭祀坑中,发现其中一个墓坑埋有一象一猪,发掘报告称“此象体高约1.6米,身长约2米,门牙还未长出,系一幼象”,“从象佩带铜铃饰物情况看,该象应是一只已经驯服的幼象”。

这两次象坑的发掘,都与驯象有着直接关系。

除此之外,其他考古发掘如妇好墓的出现,也将更多与象有关物品及象牙制品带到了大众面前。

这些物品对于大象神态的细致刻画也足以说服后来人,大象不仅在商朝的土地上路过,这样一个族群其实和当时的商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妇好墓中出土的商代嵌绿松石象牙杯

妇好墓中出土的玉象

象尊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文献证据

考古发现中得出的结论也可以在历代文本中找到蛛丝马迹的印证。

比如,根据研究人员的初步统计,“象”字在甲骨文中出现了至少46次。其中,表示“大象”的含义最为常见。可见,大象在商人的生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甲骨文中的“象”字

舜作为上古先皇之一,被殷人尊为先祖神。《墨子》及《山海经》等传说都有象群在舜埋葬之地自发耕种的情节。徐旭生在《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指出“古时代的传说总是带有它历史方面的质素、核心”。经过理论考证,徐旭生认为大象为舜耕田是有可能的。

商人服象不仅用作耕种,还用于作战。传世文献中关于商末周初驯象用以作战有着明确的记载。《吕氏春秋》记载,周朝初期,殷代遗民发生叛乱,驱象作战,周公率*攻打叛*直到江南。

小贴士3:战象

直到15世纪,中国西南部地区仍有战象的存在。在14世纪70年代,成都城的守*用大象运载全副武装的*队,以抗击明朝建立者的*队。多年后,西南部人们在抵抗满人进攻时,利用从当地非汉族人手里征来的大象用于*事运输。然而,年以后,战象的历史曲终人散,我们再也没听说过这样一种特殊的“*队”了。

04

大象的南迁

在大河的孕育下,人类文明逐渐壮大起来。为了生存,人类不得不占用更多的土地,即使是野象这种庞然大物也不得不做出让步。

三千年来,野象分布的北界逐渐南迁。商末周初,象群陆续离开*河流域;北宋初期,野象在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反复游离;隋唐至北宋初年,我国长江流域的亚洲象已经集中分布于江南;自元朝开始,珠江流域内的亚洲象分布范围已经西移,仅流域西部还有亚洲象分布。

金沙遗址(位于成都市区西北部)出土的象牙示意图

如今,我国境内只有云南西南部还生活着百余头野生亚洲象。

一些环境学家认为,大象的南移主要是因为气候的变化。但实际上,中原地区的气候也经历了多次起伏,当气温回升时,象群仍然没有重返这片土地。

中国近年来的气候变化曲线图

生态环境变化的周期对大象的分布有着巨大的影响,但是人类的干扰和捕杀起着更明显的作用。

经济开发所需的条件和野象的生存之间存在着基础且不可调和的矛盾。栖息地和食物减少后,象群寻找新的家园。但人类的需求不断膨胀,开始了直接针对野象的利用。

食用(象鼻)

药用(古代医学曾认为象胆、象骨、象尾毛、象白甚至象粪都可以入药)

装饰(象牙杯、象牙印、象牙笔)

工具(玉芴、贡品、象皮盔甲)

娱乐(官方、民间均有驯化野象的现象)

驱邪

……

这些持久又凶残的举动直接造成了今天亚洲象的处境,而如何化解人象冲突,保护好它们的栖息地,则是更需深思远虑的问题。

undefined

参考资料:

1.《禹贡》与夏代社会

2.甲骨文“象”之语义考论——兼论与“象”相关的三个重要问题

3.历史时期中国境内亚洲象相关问题研究

4.中国境内亚洲象分布及变迁的社会因素研究

5.先秦“象”的词义演变——基于语源学和文化学的考察

6.中国大象:一个庞大智慧的家族

《好奇号》是一本全领域少儿通识杂志,每期杂志包括四大板块,覆盖科技、自然、历史、文化、文学五个领域。《好奇号》也是中国最受欢迎的少儿通识杂志之一。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