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皮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首位外籍中医博士后,扎根基层30年,培养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家治白癜风医院最好 http://hunan.ifeng.com/a/20170705/5797804_0.shtml

“我是地球村的村医,生命需要我在什么地方我责无旁贷”。

来源:诊锁界

作者:宗正

迪亚拉身上有很多标签——首位获得中医博?学位及博士后的外籍人士,现任中非友好联盟副主席;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专家、志愿者、无国界医生、世界中医药学联合会中医诊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WHOSTOPTB/HIV阻止艾滋病、结核病,新加坡国立大学NUSCAPT客座教授,中非研究院特聘教授,年CCTV年度慈善?物,北京联慈健康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兼国际部主任等。

抛开闪亮的标签背后,他是一名踏踏实实“治病救人”的医者,无论是红河州的边陲诊所,还是令人却步的麻风病高发区,他的身影从未离开过中国乡村医疗战线的最前沿。

跨越文化与国界,他如何追逐自己的“中医梦”?扎根基层30年又有怎样的观察与感悟?诊锁界与迪亚拉博士就中医和基层医疗发展两大话题进行了交流探讨。

01|辨证论治才是医术的追求,中医也非“慢郎中”

年他放弃去欧洲学习的机会,到中国学习西医,进修普外科。在学校时一件小事改变了他,当时校园里一位同学踢足球把脚扭伤了,痛得很厉害,可是校医为他针灸后,片刻该同学就可以站起来并跟他们走回宿舍。当下迪亚拉感觉非常神奇,并开始思考:既然到中国为什么不学习属于中国特色的中医?

于是他决定“从西转中”。他曾先后在国医大师孙光荣教授,岭南名医“靳三针创始人”靳瑞教授,巴蜀名医“神针杨”杨介宾教授,以及司徒铃教授、张家维教授、邓铁涛教授、罗元凯教授等老师门下学习。“跟学众名师,博采众方术”,在老师们的教导下“汇通融合,形成自己的特色”。杨教授在课余时间经常为迪亚拉讲述《内经》《难经》等中医著作,让他明白了熟读经典的重要性,毕业时这些典籍他都做到了全部背会。

迪亚拉和他的老师——国医大师孙光荣合影

在老师们的身上,他也感悟到了很多道理。“你如果能够医好感冒,你就是一个好医生了。”——这是迪亚拉博士生导师在毕业答辩时对迪亚拉的一句话。当时,迪亚拉表示不解,认为自己通过了三年硕士三年博士,居然连感冒都不能医治。多年后,迪亚拉理解到了老师的良苦用心——辨证论治才是医术的追求,而非笼而统之。迪亚拉回忆起老师的教诲,说:老师的一句话,可以真的是“胜读十年书”。

回归经典,取师名医。他认为中医药之所以几千年来能传承下来,是因为历代名医都是在"读经典拜名师",但目前的状况看其实现在是没有传承好,尤其是中药这方面——医和药分家了,很多中医生不认识药了。现在用的药和古人或《神农本草经》《伤寒论》等所用的药完全不一样了,有时候是药没有变但是名称变了,或者某药的功效戴上其它药,导致看病无效。重新回到经典仍然非常重要。

迪亚拉的老师孙光荣曾说,迪亚拉是个真正的中医,他“对中医药学真爱,真学,真懂,真用”,对每一样药的作用和组成,都会花费大量时间去研究。

他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旁人证实了中医不是“慢郎中”。在一次去往昆明的火车上,一位年轻人因输液加上口服青霉素而出现呼吸困难,全身起皮疹,心率次每分钟。虽然车上有两个华西的博士生,但因为火车晚点,到下一站要两小时后,车上没有其他药物可用。迪亚拉便用自己随身带的针具给他治疗。体针开四关穴,加曲池穴。耳针取肾上腺、心、肝、脾、内分泌。每五分钟曲池穴行透天凉手法,四关穴平补平泻手法。15分钟后呼吸平稳,心率92次每分钟。经过一个小时的治疗,小伙子全身皮疹消退。中医不是“慢郎中”,迪亚拉说:中医也可以很“快”,慢的是我们人的思想,慢的是我们的心。

迪亚拉和一足村的孩子们合影

02|对话迪亚拉:不能像培养西医那样去培养中医,内外结合才应是主流

诊锁界宗正

一百年前传教士进入中国带来了现代医学,同时也引发了中西医的争论,您作为第一个外籍中医博士,怎样看待中西医文化冲突的一个变迁过程?

迪亚拉博士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中医跟西医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体系,不能拿一个体系直接去评价另外一个体系。

西医来中国不足年,如果中医不行,中华民族年文明如何延续至今?中医建立在古人在自然界生活时、与疾病做斗争过程中总结出的一系列防病、治病的方法之上,理解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不是一个局部,再结合自然界的天地、阴阳。

而西医不同,它是个别看待,比如为什么会发烧,要找到具体的原因,是细菌还是病毒,是A型还是C型?再把它消灭掉。中医医的是人,是整体;西医医的是人所生的病。二者应该相互学习,取长补长,让彼此更强。如果是外国人提出质疑的话,我还可以理解,我会给他解释中医的道理;但如果是一个中国人觉得中医没有用的话,我就觉得好像相当于一个人忘记了自己的代码一样,是不应该的。

神农尝百草,他在自己身上尝试了上百种草药,才知道这些药的作用,而不是在动物身上测试后再用到人身上。所以中医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认知方式和价值取向,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

诊锁界宗正

疫情爆发后中医防疫效果显著,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重要性愈发突显,但有的中医人认为中医走向国际的过程,不免会用西医的标准和逻辑来阐释中医,您怎样看待这一争论?您认为中医全球化过程中应当坚持的本质是什么?

迪亚拉博士

中医国际化的话很简单,再怎么样都不能忘记自己的本,不能忘记中医是姓“中”的,这个需要守住,是一个底线。中医的基本理论、特点特色是不能丢掉的,要坚守在这个框架里去发展。

目前传到国外的多为中医医术,而不是中医药文化,中医药的根在文化,中医必须要在中国被中医药文化熏陶以后,才能在国外真正发展起来。

其次,我们中医药治病不是靠成分,西药是要讲成分,中医药不应该讲,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中医药不能像西医那样抗病毒、去降血压血糖。我们可以通过整体的调理,把人体的正气扶起来,激发身体的免疫力,让你的抵抗力和所谓的正气去抗这个邪,使这个邪它不仅不能发出来,甚至可能被完全清除掉。

具体要怎样研究,去研究是a引起的还是b引起的,这是西医的事,这不是中医要去分析的,我们只要知道中医可以做到就行。有时候中医有一些特色的东西,西医是完全解释不了的,但我们可以通过中医的理论去解释。

举个例子,前段时间我参加了一个国际麻风病研讨会,英国皇家热带疾病研究所所长说了他去印度考察麻风病病人时发现的一个现象。当地的麻风病病人的脚都肿得很大,西医上称之为“象皮脚”,也叫“慢性丝虫病”,但当地的患者从不吃药,而是大清早盘坐在地上练习深呼吸,在一呼一吸中度过45分钟左右,慢慢地持续一段期间,肿得像大象一般的腿就神奇地消肿下去了,这位来自英国的研究所所长感觉到非常震惊也十分不解,作为一个热带疾病研究专家,他完全找不出原因。

为什么这些人光靠练习呼吸就可以治疗这种疾病?他把这个问题带到了会议上,在场的学者和专家一开始都沉默。我就说这是《黄帝内经》早在0年前就解决的问题,他不知道肺朝百脉吗?你在练习呼吸的同时就是在调整肺部的功能,把呼吸调整好后激发了肺功能,缓解肿的症状,这都是几千年前中医实践且印证过的。

中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