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皮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全国疟疾日丨感谢他们,让我们不再受疟 [复制链接]

1#

今天是4月26日,是第15个“全国疟疾日”。

20世纪40年代,新中国成立前,我国每年患疟疾人数约万,历经70余年不懈努力,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中国通过消除疟疾认证。

今年“全国疟疾日”宣传主题确定为:“防止疟疾输入再传播,共创无疟世界”。

你了解疟疾吗?

有人说,人类的历史是一部“受疟”史,千百年来,人们谈“疟”色变。

疟疾俗称“打摆子”,是由疟原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是我国法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之一。主要表现为周期性规律发作的全身发冷、发热、多汗,可引起贫血和脾肿大,严重的可导致死亡。通常可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有4种: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和卵形疟。

疟原虫进入人体后,首先在肝细胞内发育,破坏肝细胞,然后进入血液在红细胞中发育,破坏红细胞,多次发作引起病人肝、脾肿大和贫血。儿童感染会影响发育,孕妇感染会引起早产、流产或死胎。如果患恶性疟,不及时治疗会引起死亡。

疟疾曾经是我国流行历史最久远、影响范围最广、危害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有数字显示,在青蒿素被发现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亿人次感染疟疾,至少有万人死于该病。

屠呦呦:

青蒿素类抗疟药是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

说起疟疾,人们自然会想到青蒿素和它的发现者屠呦呦。

自20世纪70年代青蒿素问世以来,所治愈的疟疾患者不计其数。青蒿素类抗疟药,成为疟疾肆虐地区的救命药。

“这是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中心主任屠呦呦说。

在中国乃至全球,屠呦呦和青蒿素的故事家喻户晓。半个世纪以来,青蒿素、双氢青蒿素、复方蒿甲醚、双氢青蒿素哌喹片……青蒿素和它的衍生物在抗疟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并走出国门,最终影响了世界。

而屠呦呦却总把这句话挂在嘴边:“青蒿素是举国体制的结果,在全球疟疾防治的战场上,个体的力量是渺小的,只有有组织有目标的大团队作战才能逐步战胜疟疾。”

屠呦呦同事、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廖福龙也认为,青蒿素的发现,体现的不仅仅是中国医药在国际医疗健康领域中的一项原创,更折射出一代中国科研人员的精神风貌,那就是他们对于国家任务的责任与担当。

“现在这种精神已经被总结成‘青蒿素精神’:胸怀祖国、敢于担当,团结协作、传承创新,情系苍生、淡泊名利,增强自信、勇攀高峰。”廖福龙说。

今年恰逢青蒿素问世50周年,屠呦呦始终心系处于闹市一隅的屠呦呦研究员工作室。昨日,在青蒿素问世50周年暨助力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国际论坛发表视频致辞时,屠呦呦说,作为医药工作者,防控传染病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

除了屠呦呦

青蒿素背后还有这些上海“爹娘”

除了屠呦呦以外,青蒿素团队还有很多幕后英雄。为了这个源自中国传统医药宝库的药物,包括上海科学家在内的一代又一代科学家为其皓首穷经、孜孜以求。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屠呦呦最早提出并尝试从青蒿中提取化合物用于抗疟疾,但这种青蒿素最初在临床试验中表现不尽理想。后经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对青蒿素化学结构进行确定,又经过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对青蒿素结构进行改造,直至上世纪80年代才发展出蒿甲醚等3种抗疟药物。蒿甲醚是第一个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第9版基本药物目录中国首创的抗恶性疟疾药物。

年5月23日,我国启动了一项代号为“”的秘密级军工科研项目,全国疟疾防治药物研究领导小组成立,此后的几十年中,先后有几十个单位参与到该项目中。

年,屠呦呦找到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希望协同合作确定青蒿素的化学结构。

年起,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周维善开始主持并参与青蒿素的结构测定和全合成的工作。由于此前自然界中还没有发现有与青蒿素类似独特结构的化合物存在,并且文革刚结束,当时科研条件之艰苦难以想象,因而对其分子结构的测定和对其进行全合成都十分艰难。转眼几个年头过去,实验还是进展不顺,周先生带领团队克服困难,坚持不懈!“青蒿素做不出来,我不退休!”周维善的那句话至今让合作者们印象深刻。青蒿素的结构鉴定和全合成都是科学界的盛事,永载人类历史史册!

周维善和同事、学生在实验室

终于,周维善、吴照华、吴毓林等与兄弟单位合作,在国内率先正确完整地测得青蒿素结构和绝对构型。年青蒿素合成项目立题,周维善、许杏祥等又攻坚克难、几经周折,在国内率先实现了青蒿素复杂分子的全合成。其意义不光证明青蒿素结构的正确性,而是在于这种含过氧复杂结构的合成。

验证了青蒿素的药效、判明了青蒿素的结构之后,为克服青蒿素的溶解度差、复发率高等缺点,结构改造工作便提上了日程。

年,这一任务由办公室交给了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以下简称药物所)。在实验中,药物所发现过氧基还原后的脱氧青蒿素无效;而内酯基加氢还原得到的双氢青蒿素效价比青蒿素还要高。但双氢青蒿素的稳定性较差、溶解度也没有多大改善,于是集中力量开发双氢青蒿素的衍生物,药物所李英等合成了双氢青蒿素的醚类、羧酸脂类和碳酸酯类衍生物,发现效价几乎都高于青蒿素,其中双氢青蒿素和甲醇经醚化反应生成的蒿甲醚效价是青蒿素的6倍,而且油溶性很大,被列为重点研究对象。年,蒿甲醚注射液就上临床应用了。

人类曾战胜过那么多传染疾病

近两年,说起传染病,大家想到的肯定是当前肆虐的新冠病毒。

事实上,我们国家的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成绩,尤其是在传染病领域,消除了多种传染病对人民健康的威胁。

年6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向全世界宣布:“今天,我们祝贺中国人民摆脱了疟疾。”继消灭天花、脊髓灰质炎、丝虫病、血吸虫病、克山病、大骨节病、麻风病之后,中国疾病消亡史的丰碑再刻下浓重的一笔——疟疾!

面对病毒,人类可能看似很脆弱,但每一次,我们也都挺过来了。传染病固然可怕,但是只要我们积极防治,我们终将像战胜“天花”“鼠疫”“霍乱”“脊髓灰质炎”“SARS”等其它传染病一样战胜“新冠病毒”!

今天是全国疟疾日

中国向疟疾说“不”!

来源:新华社、科技日报、中国科学院、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上海疾控

原标题:《全国疟疾日丨感谢他们,让我们不再“受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